十二指肠乳头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及文献复习

2021-11-02 08:39郑万明龚建平马荣通信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肠腔鳞状肠系膜

郑万明,龚建平,马荣(通信作者)

(1.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普外科,重庆 40112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10)

0 引言

相较于胃肠道的长度和表面积,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非常罕见,仅占肠道肿瘤0.4%-2.3%,而全球发病率仅为每10万人1例,且主要包括以下4种组织学亚型:腺癌、类癌、淋巴瘤和肉瘤[1]。其中,十二指肠发病率较高,其次为空肠、回肠,发病均较隐匿,术前准确诊断也较困难,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最后诊断[2]。小肠鳞状细胞癌则是尤为罕见,仅偶能在国内外个别的病案报道中见到。本文则报道了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鳞状细胞癌1例,较既往文献报道,SCC生长方式多向肠腔内突起生长或呈溃疡型,引起肠腔狭窄,甚至肠梗阻,但本案例中肿瘤主要呈浸润性生长,侵及肠壁全层及横结肠系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9年12月15日收治老年男性病人一名,因“腹痛2月余,伴眼黄、身黄、黑便2周。”入院。患者病程中反复出现中上腹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及其他伴随症状,2周前,患者出现眼黄、身黄、尿黄及黑便,具体量不详,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血常规:Hb72g/L,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止血等治疗。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既往史:有糖尿病及冠心病史,目前口服阿卡波糖及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余无特殊。收入我科后完善相关检查,肿瘤异常凝血酶原112mAU/mL,胸+全腹部增强CT: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厚、强化,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胆囊增大(见图1A-D)。遂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于2019年12月19日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侵及肠壁全层及横结肠系膜,遂术中决定中转开腹,手术完整切除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及横结肠系膜,并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病检提示:十二指肠乳头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浸及肠壁全层,未见明确脉管、神经侵犯。胰腺、胆囊、十二指肠及胃切端未见癌累及。胰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横结肠系膜见癌累及(见图2A、B)。免疫组化提示:CK (+)、CK5/6(+)、P40(+)、P63(+)、CEA (-)、CDX-2(-)、CK19(-)、CK7(-)、CK20(-)、Villin灶P53(+)、CerB-2(-)、ECFR (+)、PMS-2(+)、MLH-1(+)、MSH-2(+)、MSH-6(+)、。其中,CK5/6(+)、P40(+)、P63(+)、和CK7(-)、CK20(-)、符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见图3A-E)、。

图1 术前CT A:平扫期;B:动脉期;C:静脉期;D:延迟期

图2 A:十二指肠乳头鳞状细胞癌(HE×100);B:十二指肠乳头鳞状细胞癌(HE×200)

图3 A: CK5/6(+)(SP×100) B: P40(+)(SP×100)

即使转移性肠道鳞状细胞癌也十分罕见,且文献报道多数来源于肺部[3],也有报道发现来源于宫颈或咽喉部[4]。本报道中患者术前已行胸+全腹增强CT,未见其他部位病变,查体亦未见全身皮肤病变,可基本排除其他地方来源的转移性病灶,遂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可,建议联合静脉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

2 讨论

鳞状细胞癌一般发生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器官,如皮肤、子宫颈、口腔、食管等,但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Adair和Trowell早在1981年即报道了第一例原发性小肠鳞状细胞癌[5],而Feng-Dan Wang 等人也在2016年总结报道了英国原发性小肠鳞状细胞癌共22例,在他们的经验中,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发生中位年龄为61岁,其中,十二指肠降段发生率最高[6]。而截至2013年,除十二指肠以外部位小肠报道的鳞状细胞癌仅4例[7]。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机制尚不明确,他们在文中阐述了四种可能的机制:1)异位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2)多能干细胞向恶性鳞状细胞分化;3)慢性粘膜损伤引起的鳞状化生,后发生恶变;4)由腺癌、腺鳞状细胞癌转化而来[8]。Hammami MB等人在2017年报道了一例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状细胞癌,这也是报道的第一例发生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腺鳞状细胞癌[9]。十二指肠腺鳞状细胞癌同样极为罕见,2017年之前仅报道了7例,它的病理成分中包括了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10-11]。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甚至可表现为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12]。本病例影像学检查亦无特异性表现,术前仅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很难确诊,当然也无法区分原发性或转移性,靠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最终确定为鳞状细胞癌。CK5/6、P40、P63(+)均为鳞状上皮的标记物,其中,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组织最可靠的标记物,其种类有多达20种,鳞状细胞癌中以CK5/6阳性表达最多,但CK5/6(+)也缺乏对鳞状细胞癌的绝对特异性。P63在鳞癌组织中敏感性极高,肖宁新等人报道P63(+)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达98%,特异性也较高,是比较可靠的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13]。而P40则为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鳞癌标记物。CK7、CK20是腺上皮标记物,腺癌组织中一般表达为阳性。但是,单一指标标记存在一定的不足,联合指标检测可以互相弥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本例因特殊原因未行全身PET/CT检查,但结合胸部CT+全腹部增强CT排除其他器官来源恶性肿瘤后诊断为原发性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目前SCC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一般情况允许下可结合静脉化学治疗,但化疗方案尚无统一的意见,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的及总结[14]。本文中病例以“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影像学检查亦无特异性表现,靠术后病检确诊。既往报道SCC生长方式多向肠腔内突起生长或呈溃疡型,引起肠腔狭窄,甚至肠梗阻,特别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者以幽门不全梗阻表现为主,但本病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却呈浸润性生长,遂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易与溃疡出血混淆,不易鉴别。本例中肿瘤侵及肠壁全层及横结肠系膜,幸而仍可根治性切除,且无肝脏、肺部等远处转移。虽无足够的治疗经验,但由于横结肠系膜受侵,我们仍建议患者行预防性静脉化疗,患者表示拒绝,随访患者术后1年仍存活,且无明显复发征象,我们将继续随访患者生存情况。

猜你喜欢
肠腔鳞状肠系膜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