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政教育理念融合《综合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11-03 01:56张帆郭煊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隐性课程思政

张帆?郭煊

【摘要】“隐性思政教育”理念是用渗透性、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是依托于专业课等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寓于专业课,两者在教育理念上不谋而合。《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本身有较强的隐性教育功能,有必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关键词】隐性;课程思政;《综合英语》

【作者简介】张帆(1985.1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英语教学;郭煊(1985.0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英语教学。

一、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教育,是“隐性思政教育”的根本理念。所谓课程思政,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和隐性思政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殊途同归,将价值观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以渗透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设置专业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行使课程思政的功能时,应该采用较隐性的方法进行。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归根到底,其根本宗旨始终不变: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英语专业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对外介绍能力。”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要在重视英语语言价值的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课程本身的广泛性、人文性、文化性等特点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有机统一,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和高校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能够借助学习、掌握和交流语言技能的平台即英语教学,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综合英语》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平台,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此外,英语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课程思政的概念

上海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最早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经过逐步改革和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满足当代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也就意味着当前高校课程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实的关键是怎样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以及怎样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性教育。

所谓“课程思政”,本质上是指多数高校推崇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的实践活动。在响应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不断被改革和完善。不可否认的是,开设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和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结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换句话说,课程思政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就全国高校整体思政教育体系而言的。

三、 优化《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与对策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有64.25%的学生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集中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36.82%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缺少互动与交流环节;46.1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注重外国文化知识的介绍,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高校英语思政教育授课的现状发现:教师如何理解思政元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也在英语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思政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思政内容全部呈现;另外,课堂时间着重讲授文化知识而忽略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善。

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综合英语》教学中,把思想引导贯穿其中,融入文化教学与思维提升, 从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上融入思政教学元素,进行教学改革。结合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即驱动(课前)—促成 、评价(课中)—产出、评价、驱动(课后),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选取合适的主题,课前明确产出任务,学生尝试产出;课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产出练习,并进行即时评价;课后布置产出任务,进行延时评价,启动下一轮驱动,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对能力、知识、素养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形成真正融入思政教学理念和元素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明确课程融合教学目标,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英语课程之所以在中国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有着学科基础性和教育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要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就应该在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挖掘《综合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点,探索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融合,促进教学相长,完善课程设置,建立层次丰富的高校英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归根到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大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实现多角度发展、多方位进步。《综合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终极目标殊途同归:培养有远大理想、追求真理、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二者可以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完善教学体系内容建设,注重传统文化渗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端正自身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除此之外,在自身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剖析西方新的思想、文化和理念,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其中的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文化自信,将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实现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全方位育人过程。编写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内容中应当有效融入带有明确思想元素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应大力弘扬中国“符号”和“元素”,有机结合英语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打造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高校英语教学有其固有属性,且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增加课下的实践活动等内容,所以对于正常教学之外的相关活动的需要就不断增加,随着近几年这一教学模式被提及的频率逐渐增加,它们有了新的名字: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时间、空间所受局限性相对较少,可以根据情况不同自由地设置相关活动,也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成效也是非常可观的。在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下,在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下,英语教学将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搭建一个平台去落实教学效果,比如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专业英语翻译比赛或者行业英语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展示自身的风采,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也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

四、 总结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本身有较强的隐性教育功能。教师在教授英语相关知识和国外文化的同时,应将课程思政理念隐含于课堂内容和教学活动当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重要性;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增加思政教学目标和思政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上的思政教学元素,改变课本词汇内容和思政元素脱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李佩文.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3]康雅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4]卢珊珊.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20.

[5]王丹丹.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9.

[6]刘云霞.高职院校行業英语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7]朱熠.“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青年,2019 (11):256.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隐性课程思政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