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渗透国防教育的育人尝试

2021-11-09 01:06颜芳芳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预学志向国防

颜芳芳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城西小学 浙江台州 317500)

我国的《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①。”随着国防教育纳入课程建设素质教育的体统框架,要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渗透教学的尝试。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发展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能力为宗旨,编排了一些反映军事、国防、爱国题材的文章,或者介绍英雄人物、传记史实的文章。但目前语文教学往往关注文本目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削弱了国防教育的渗透,对相关体现语文国防教材挖掘不够。这也是当前将教材教学与国防教育活动融合的一大重难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宝库,因此,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尝试和调查,探索小学语文教材有效使用促进国防教育渗透的尝试[1]。

一、聚焦关键点,基于国防教育的学习活动

笔者梳理了小学语文高段四至六年级的国防相关内容,考虑到各单元的能力训练和国防教育的理念以及学情等因素,总结了五个国防教育主题,并以此设计了学生中心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以此为依据开展语文教学和拓展延伸。大致流程涵盖:布置相关预学任务、开展各种课堂活动、作业评价跟踪、教师总结经验和反思。

表1 国防教育主题及体现的文本

在重整小学语文教材促进国防教育渗透过程中,立足于课堂,按照系列学习活动流程,以教学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进行介绍:

(一)任务驱动,布置预学任务

根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教材,聚焦单元目标主要人物和事件,抓主要人物和情节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单篇课文特点,渗透国防教育的学习内容,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相关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清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其广博襟怀,讨论自己的读书志向和行动标准。因此要求学生完成预学任务:搜集周恩来相关生平经历;搜集反映20世纪初社会背景的资料;简单写写自己的读书目的。

(二)活化课堂,开展课堂学习活动

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结合课后题: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连说课文主要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体会多次出现的“中华不振”,结合诗句分析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因此本科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预学反馈生字词扫雷”“初读理清文脉”“以扶渐放悟中华不振”“小组合作明写法”“拓展模拟庭审”“畅聊志向思报国”。

在“模拟庭审”后,引导生生评价:剧本编写程度、角色扮演、在集体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并说明判断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包容置疑,学会理性判断、辩证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深化对国家强大、人民有权利的认识,弘扬爱国行为。其中,“拓展模拟庭审”环节是对感悟“中华不振”的反向拓展。灯红酒绿的租界,飞扬跋扈的洋人,痛失亲人的妇女,敢怒不敢言的中国人构成了充满戏剧矛盾的场景。中国巡警反而呵斥中国妇女,一旁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一片段文字描写富有张力,对比无处不在,荒诞达到高潮:施暴者和受害者,中国人和外国人,行为和表现令人瞠目。结合课文,如果当时中国强大,这起案件移交法庭,模拟庭审现场,进行拓展,深化学生对国防意识、家国情怀的理解和培育。学生按庭审分工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活动。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庭审视频,讨论分配各自任务,搜集资料,布置场地,选定时间开展[2]。

在本课教学中,生活在安定和平年代的学生距离那个饱受强权欺凌的社会较远,但从课文字句难以对“中华不振”的深层政治、社会背景有感受,因此需要搜集其他资料走近那段历史。学生有的提供当时的影像资料、有的搜集相关报道、有的列举当时人民的困苦……资料的扩充帮助学生感知列强侵华导致的一系列磨难和打击,人民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走进周恩来当时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的设计也要及时和富有针对性[3]。

二、提炼策略线,指向学生国防素养的能力提升

在基于国防教育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流程深化国防教育,将理念融于其中,文本教学与国防教育相辅相成,形成策略脉络。

(一)任务驱动主动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新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解释、深化、整合,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预学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4]。

例如,教学五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良好载体。这篇文章是一封写自中国孩子雷利寄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书信。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信中雷利深切缅怀父亲,倾诉着家庭的不幸,表达了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深切地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世界和平,稳定战事,还给孩子一片生存净土。为了解雷利为什么作为中国孩子的代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需要学生事先搜集资料,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布置了以下预学任务: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作用;举例当今不太平的世界局势。结合预学任务交流,激发学生呼吁和平的愿望。

(二)合作思辨引发价值判断

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通过形成两难辩题,学生在对照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时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时进行深度审视,考量小我与大我、个体与国家、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5]。

四上《梅兰芳蓄须》一课,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展现了身为艺术家忠贞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能结合课文进行概括梅兰芳是在经历哪些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蓄须明志。提炼出梅兰芳不屈不挠、立场坚定的民族气节。但一些学生困惑现在我们生活安稳,还需不需要学习这样的民族气节,这个问题学生源自生活现状,很有思辨价值。经商议以“中华民族精神离我们远去还是存在”的辩论,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规则,搜集相关资料。几轮的论辩体现了学生对自己身处时代是否还拥有民族精神的思考,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推动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三、强化反馈力,深化学生国防行为的外显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在最后的反馈中呈现观点的外化,学生能够身体力行,躬耕与实践。因此,在教学反馈中的作业设计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的知行合一,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自身爱国行为。

(一)作业评价力求知行合一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文本中受感染,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的能力。学生能够将内化的语文能力外化出来,形成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够通过习作升华情感,深化行为,培养孩子言语实践的日渐臻熟。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习作训练,写写自己的学习志向,也就是在学生深入理解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华不振”后立下的报国志向,对照自己的学习心态写下的内心文字。当然在尊重课文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包容学生表达的多元体验,通过体验交流,逐渐实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目标可以不唯一,可以丰富,并在生活实践中做好引导,为实现提供现实现动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国防教育必须从语文教材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评价量化跟踪,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知行合一。通过师生评价,发挥评价的纠正、激励、监控,引导学生将习得内化为自身素养,践行报国之志。

(二)评价跟踪,深化作业表现

小学生对文本内容中的国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性尚在初级水平,还没形成自觉反思践行意识,要求教师在作业评价上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针对学生学情开展教学,课前学生的预学作业在上课起初的交流开始: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很多周恩来的资料,认真搜集整理的举手。请几个同学来汇报你们的记录。(好与不好各有展示,相机评价)通过搜集,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看法。看似简单的课前预学的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步步深化,学生通过表达倾听,基于自己的搜集现状,对比融合其他同学的信息,理性判断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入,相互借鉴[6]。

本课设计要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学,发展学生深层阅读的能力,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此思考自己的志向。课后作业布置力求观点和行为相一致,评价学生是否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结合课后小练笔聊聊自己的志向进行习作作业设计:没读课文前,你写下的读书志向是什么?对比周恩来的志向,你的志向有所改变吗?为这个志向,你打算怎样付出行动去实践?看到周恩来,因为年少时目睹租界极为吊诡的一幕,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孱弱不振的事实,促使他立下了别人不曾想到的志向——振兴中华。成为他出国留学,力图改变国内现状的精神支柱,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总理,进而造就了一番丰功伟业,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事迹。作为和平年代的小学生,生活在日益强大的国家,我们的读书志向应该何去何从?几个问题层层深入,在班级评改时注意教师评价要既肯定为国家繁荣富强而读书的愿望,也认同为个人、家庭学习的志向,求同存异,包容存新,引导学生的思维扩散,多角度思考。就一点达成共识,即从个人到家国,爱国不仅是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也是普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少年强则国强②,中国的和平崛起、国泰民安与年轻一代的国防教育息息相关。国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这些爱国故事、英雄事迹,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实践中将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相结合统一。重整小学语文教材,探索国防教育育人途径的方法尝试,考虑到目前小学生对国防意识模糊,国防语文教材教学设计不完善,学习活动欠缺完整体系。因此应在设计中落实国防教育的目标,促进这类教材文本的创新使用的一般学习流程,学生在文本教材中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伟人精神的感染,在生活中能够留心国防体现,用自己的行动热爱国家、关注军事。在实践反思中达成育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爱国的情怀、开阔的眼界,使其具有浓厚的国防意识,做一个全面的新时代建设者。

猜你喜欢
预学志向国防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确立适当的志向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