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创意物化的有效策略探索

2021-11-10 08:22蔡文艺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蔡文艺

[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创意物化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足见国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承载的重大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有效指导、交流展示等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创意火花,变创意为现实,拓展物化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意物化;真实情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67-02

2017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还列举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其中创意物化和设计制作都是第一次提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创意物化,就是通过对现实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衍生出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并将其转化为具体事物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创意物化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创意物化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更加凸显“创意”二字,这与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契合的。

二、实现创意物化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发现真实问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可见,发现、提出问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来源于生活、疑难情境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因此,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制造认知冲突,让问题自然而然地生发。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预设,不让学生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有时候甚至要打破教室的边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广大的生活世界。

【案例1】上学期刚开学,初春的校园特别美丽,笔者带着学生(二年级)在校园寻找春天。一路上,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棵树叫什么名字?这朵花为什么有三种颜色?为什么有的树已经长出了绿叶,有的树还没有发芽呢?鸡爪槭和枫树是同一种植物吗……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的观察所得,是非常真实的,也是非常宝贵的。那么,怎么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物化来解决的,这需要教师花心思想办法。

除了让学生发现问题外,有时候问题的来源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只要情境是真实的,问题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2】围绕家乡古村,学生从古村历史、古村美食、古村风景、古村民俗、古村建筑、古村民粹六个主题开展学习探究,如制作水米糕、编草鞋、唱昆曲、研究抬阁翘、体验特殊民俗等,活动至今,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教师适机提问:“这些展示都是临时的,怎样能够长期展示供人欣赏呢?”通过问题,引出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古村陈列室。

2.任务驱动,激发创意火花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能够从问题中提炼出物化任务,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花,而聚焦一个真实任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常常是为了制作而制作,虽然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一个好的任务应该聚焦解决一个真实问题。

【案例3】笔者班里有个特别喜欢机器人和科学小制作的孩子,他自己在家里经常倒腾动力船、太阳能汽车等,因为里面有马达。有一次,他发现做完作业后有很多橡皮屑,每次都要用嘴去吹,很不方便,他就想能不能利用马达的动力制作一个吸橡皮屑的小机器,就像吸尘器那样,这样就省事多了。于是,一个解决橡皮屑的任务诞生了——制作一台能够吸走橡皮屑的小机器。

这个任务是比较个性化的,平时从来不玩马达的学生就想不到这个任务。但是,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普遍会遇到的,教师要留心观察,适时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

【案例4】如何让学生通过制作一个产品,就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植物园里的植物都有自己的名片,而校园中的植物没有名片,何不让学生自己设计?于是,制作植物名片的任务诞生了。

植物名片做好后,有关植物的相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转化为任务还有很多(见表1)。

3.有效指导,变创意为现实

有效指导主要针对设计制作这一环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方案设计;二是动手制作。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就能把好的创意转化为现实。

(1)对方案设计的指导。

如《古村陈列室我设计》一课要求学生实地布置陈列室,设计平面图。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平面图?笔者带着学生制定布置陈列室的三个标准,即内容丰富、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个标准进行初步设计,最后在指导的过程中细化标准,使学生根据细化的标准完善自己的设计。

又如,《我是小创客》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必要时网上购置)制作一款生活用品或者小工艺品。307班钻石小队的成员因为都是女孩子,所以想打造一个“秘密花园”。在这样的方案设计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创作步骤是否清晰、是否与作品设想对应以及是否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从而修正与完善方案,让它变得切实可行。

(2)动手制作过程的指导。

动手制作环节,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但教师要适时介入指导。如果学生在家里或者校外完成,则需要聘请一个家长辅导员。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辅导员,重在激励、启迪、点拨,遇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哪怕失败了也不要紧,这正是科学研究当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是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改进方法。正确认识错误和失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同时,教師或家长辅导员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实践证明,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动手空间,他们的创造力真的超乎想象。如有一组学生利用一个空塑料瓶和两根吸管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浇花神器,里面还包含了大气压力的科学原理。还有一个学生用一个爆米花桶做了一个纸巾盒,使用起来特别方便。解放学生的双手,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交流展示,拓展物化意义

交流与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既能检验学生的活动成果,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及时表达出来,才能引发更多的碰撞与交流,最终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创意物化成果交流也具备同样的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将个人的研究成果变成他人的学习机会,或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问题而改进方法,使下一阶段的创意物化萌芽,于无形中拓展物化的意义。

成果汇报以小队的形式展开,根据完成的先后顺序决定汇报交流的顺序,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汇报的小队也可以给后面的小队提供借鉴。除了PPT等图文展示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把物化作品带到课堂上现场演示。

为了提升学生评判作品的能力,教师事先和学生共商评价标准,将评价前置,由其他小队根据这个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汇报的小队能够根据这个标准精心准备汇报,同时其他倾听的小队运用这个评价标准,自己也能根据这个标准调整后面的汇报。如评价标准(如下表)里有制作过程这一指标,汇报的小队就会根据这个指标将自己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

三、实践反思与改进

1.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创意物化目标的达成,需要借助各类课程资源,如家长资源、其他学科教师资源等,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是万能的,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能够实现创意物化的目标。

2.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模仿和创造有时是一对双胞胎,很难区分。创造来源于模仿,模仿中也会诞生创造,因此教师没有必要过分褒扬创造而贬低模仿。不管是模仿还是创造,其实都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因为没有任何知识就谈创造,无异于缘木求鱼。

3.让学科融合自然地發生

学科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发生,但是不要为了融合而去融合,最后变成一个拼盘,应让学科融合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教学《设计我的DIY台灯》时需要运用科学的电路知识和美术的工艺设计知识,这样的学科融合基于真实需求而自然发生,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寻求相关学科的知识或技能,勇于解决问题,这样学科融合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