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12 15:25杨美霞福州工商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职业

■杨美霞/福州工商学院

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是从业者能够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一个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主要从专业培养和自我拓展中获取,通过两者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两者中的专业培养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而高等教育就是奠定该基石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所有的本科院校当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奠定基石的作用。因此,存在着许多由于专业能力上的差异而倒是职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的发生。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学生综合实力和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培养模式的内涵一般指的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学校为学生设计的能力、素质和只是结构,并且说明如何实现这种结构。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在本篇文章当中,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将能干事和会干事作为评价标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在培养时应当强调因材施教,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职业能力的构成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全面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在德国,一些教育家将职业能力的构成分成了三个部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首先,专业能力指的是能在职场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其次,方法能力值得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最后,社会能力即指职场工作者不仅需要及时融入社会,还应当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可以使劳动者应具有灵活性并善于以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已知和未知领域的问题。目前的本科教育中,学生在学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获得较多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相对比较欠缺。专业能力是从事相关职业的前提,但职业能力是突破了专业的限制,它影响着学生步入职场后不断成长以及素质的提升,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历史使命、人才培养定位和需求主体对相应层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职业能力的内涵指的是能够胜任起某项工作的能力,也能将该能力理解成为综合素质能力。目前许多新的本科院校都是由原来的高职专科院校升级过来的。因为其经验不足,导致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应当考虑长远,不断更新和完善对院校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目前中国的各大本科高校均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导致文科生在毕业时拥有足够的文科专业知识,却在真正在岗位工作时缺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工科生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操作能力缺缺少足够的人文知识,限制了他们发挥出创新精神。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来说就是缺少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开展教学时未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使得学生真正进入职场后无法适应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四、职业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着眼学生长远发展,避免短视的价值取向

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视,但很多院校更多着眼于社会经济或用人单位短期的实际需要,职业能力培养变成只重视岗位技能,对于影响学生长期发展的其他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正直的品格等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培养,学生长远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如此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只能够适应岗位内的基本工作内容,对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挑战缺乏应对的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也受到限制,这些在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所体现,建立相应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二)职业能力培养要注重各方面职业能力的均衡

职业能力的培养仅靠某一方面的优秀是不够的,应当均衡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组成的各个部分,三管齐下,进而提升职业能力。部分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从这三方面能力的搭配上看,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即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高等院校采取的毕业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模式,不能否认在一定程度上,考证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开拓了视野,但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为考证而考证。如果走入误区,培养的是学生的考试能力,而非职业能力。

五、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建立基于全面的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的方案的制定必须着眼于行业需求,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制定出可行性高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从而引导高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针对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中部分和学生就业所学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课程适当减少课时,或变成选修课,同时结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嵌入职业能力相关元素,如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团队合作能力等模块,也可设计特色课程和课外活动,在课堂内外不断的对职业能力进行强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对高等教育院校来说,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设计实训教学模块,学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各个专业的实训室,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完成教学,例如:独立完成+团队协作+工程项目的一体化的方式等等,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实践操作环节是教育的重点,只有做好了实践操作,才能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要协调发展,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多举办能够提升学生专业技和综合素质的活动,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所收获,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去欣赏文艺或者参加体育活动。各种课外活动应具有系统的安排和规划,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举办和规划举办的各项活动。在规划的过程中公布活动的目的,举办形式,时间以及适合的人群。使在校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选择与之对应的活动。

(三)加强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仅仅通过说教对本科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本科毕业生对于职业的适应能力。借助积极合作,技术挖掘和技能培养等方法,使同学们受到动态的产教融合的教育方法。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同学毕业后的工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

因为诸多现实原因产教结合始终受到一些制约,因此应当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资源,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进行展现。首先,可以考虑校园内部的超市,书店,菜鸟驿站等等;其次,利用校园的创新创业基地或者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最后,结组企业自身的实力,与企业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将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成为企业的分公司或业务点。上述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接轨,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

(四)鼓励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

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重视“校企合作”模式,姚提前规划好校企合作的模式,设计办学规则、理念以及学校和企业利益分配问题,从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此外,为了方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应在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沟通平台,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该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学校老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加入到学术科研的行列当中,发挥创新思维,进行科技创新,各大企业也可以积极和高校合作,开展大型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而加快课题研究进度。学生也能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对于不同类型的本科高校来说,其对本科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权重等的侧重点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企业反馈结果作为指标性因素,设立起一集、二级指标,并使得每级指标之间相互关联。此外,对于不同岗位来说,其所涉及的职业能力指标也应当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对权重进行调整,在分配权重时应当保证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咨询专家的方式来确定不同的指标权重。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职业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