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

2021-11-12 15:25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个体阶段

■惠 芳/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大学生们出现了一系列道德缺失问题,比如个人主义泛滥。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提高大学生个体道德意识,强化其道德实践活动,需要重视大学生道德培养,进一步促进个体发展。详细分析道德需要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可以将大学生个体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体道德行为,指导其道德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道德需要的必要性

人的道德行为以需要为基础,融入社会和成就自我是个体的两个重要需求,因而个体选择服从和遵守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大学生为了融入校园和社会,促进个体发展必然会产生道德需要。

(一)从大学生的社会性来说

首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决定了大学生道德需要的必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就决定了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强化其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感,从而对其行为起规范作用,体现为大学生自觉遵守和服从社会道德规范。其次,大学生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规定性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必要性。大学生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维护社会秩序,从而提高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同感。也就是说,社会运行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取决于所有人是否遵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道德原则和规范,任何人都随心所欲,那么这个社会也不可能运行下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需要遵守并服从于社会主义道德,这种道德要求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大学生需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为原则和规范,强化自身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将之内化为个体道德需要,最后个体道德行为体现出这种道德要求。

(二)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来说

首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需要内化为其道德需要,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保证正常生活。虽然大学生是独立的人,但是需要依靠社会才能存在,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其次,道德需要使大学生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可能。大学生遵守道德原则与规范,是因为它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使大学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增强其个体道德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自我道德人格,使个体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成为可能。最后,大学生个体道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道德的需要,不同个体的道德需求可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产生了这种道德需要,当道德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个体道德实践活动后会影响更多人,使之成为许多人的道德需要。循环往复,不同个体的道德需要、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就会影响不同的人,从而提高每个个体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学生为了成就自我,产生了道德需要,这为其道德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是全社会中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道德品质如何,往小了说,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氛围和关系,往大了说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极为重要,而个体道德需要的产生是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道德需要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

随着个体年龄和智力的成长,服从和遵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特点在个体道德行为愈发突出。整个过程依次为他律、自律和自由三个阶段,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每个阶段中,道德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在他律阶段,道德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发展作用不明显

个体道德需要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是他律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个体服从和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以此为标准进行道德实践活动,个体会受到自身的影响和外力的影响,两者相较而言,个体自身的影响比外力的影响小。在此阶段,大学生受到外力影响,被动的服从且尊重已有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缺少主动性,同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进行道德选择判断的能力,所以无法强化其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因为大学生个体无法切实的感受和获得道德力量,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服从道德规范的要求,体现出强制性,因此个体道德需要没有那么强烈。

(二)在自律阶段,道德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发展作用逐渐明显

个体道德需要运行的第二个阶段是自律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个体发挥自主性,自觉遵守和服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个体的内在主动性要求个体遵守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现的是个体的内在主动性而不是强制性。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道德认识,然后外化为个体道德行为是道德自律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个体日常行为中的道德责任感。实现道德自律需要个体将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现在个体日常道德行为中。在此阶段,大学生个体的内在主动性增强,个体道德需要增强,能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践行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保持其长期稳定的状态。

(三)在自由阶段,道德需要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

个体道德需要运行的第三阶段是自由阶段。这个阶段是道德主体意识发展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个体不但全面认识和把握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必然性,而且基本不需要借助意志力,可以自觉地、主动地接受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约束,这个时候个体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个体道德需要的自由阶段是个体结合自身的理想需要与客观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知行合一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个体主动性增强,道德原则与规范对个体不再显示出强制性,而是符合个体的心理需要,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个体道德需要持续增强。

三、道德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道德需要大学生个体可以提升其综合道德素质,首先,提升了道德意识,解决了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次,强化了道德责任感,解决了他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问题;最后,提高了道德选择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正确价值选择。因此,个体道德需要对个体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解决大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大学生个体的道德需要的产生,使其根据自身道德需要观察他人的行为模式,并进行模仿。随着个体年龄和智力的成长,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身边的人,也可能是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只要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可以成为学习得对象和内容。在个体道德需要的作用下,在个体在内心道德法则与道德行为的循环中,大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根据个体道德需要不断学习,将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出符合自我期望的道德实践活动,最后真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在生活中,大学生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遵守道德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体道德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强化自身道德意志,最后转化为个体道德行为。最后,通过道德行为体现出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期望。

(二)解决大学生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境的不同,经常会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角色行为也会被各方面因素影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需要个体准确把握各个角色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大学生定位是学生,活动范围大多是校园,所以大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遵守校纪校规。其次清楚他人和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社会对其期望很高,不仅需要学业优异,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离开角色是不可能的,因为各个角色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道德要求,这些角色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就是社会道德需要的体现,也是个体道德需要外化的结果。换句话说,道德需要将现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外为大学生个体内在道德原则,然后外化为其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他们如何扮演好大学生这个角色的问题,使其在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同时促进个体发展。

(三)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正确价值选择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做出选择,由于个体的社会地位、立场、认识事物角度和需要有差异,做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大学生有强制性。大学生个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会根据个体发展需要,将这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道德需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外化外个体道德行为,以此反复,促进个体向好发展。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感,在面对选择时,应该以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道德实践活动,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放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在这种道德需要下,大学生不断强化内心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引导个体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个体阶段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远和近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