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人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节策略

2021-11-12 15:25张福昊呼伦贝尔学院学府路中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老伴儿观念子女

■经 靖 张福昊/.呼伦贝尔学院;.学府路中学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满足心理归属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两项属于低级需要,后三项属于高级需要。他认为,人们只要在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之后,才会渴望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在我国当今社会,大部分老年人都能够满足穿衣、吃饭、住房等基本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老年人过着物质条件比较充裕的生活,但仅实现这些并不能使每一位老年人都感到幸福,因为老年人也渴望更高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比如,老年朋友们对友情和亲情的需要,对被别人尊重的需要,以及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需要等。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老年人可以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满足自己归属和爱的高级需要,也可以从别人的尊敬和赞扬中重新体会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进入老年期的退休老人,更容易在生活中体验到孤独。一方面因为退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与原来的同事的交往变少,信息沟通没有原来畅通,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内容会变得狭窄、单调、贫乏。由于缺乏新的信息刺激,还会使老年人的脑细胞萎缩,智力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又面临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家庭,朝夕相处的老伴离开人世等事件都极有可能发生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这时候老年人生活在对往事和故人的回忆中,孤独感就会上门做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那些失去老伴儿又极少与子女、与他人交往的老年人,其患病率比经常与人交往的老年人要高出一倍。而那些生活在良好人际关系氛围中,时刻感受他人的关怀和支持,更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当应激发生时,除了个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之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支持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帮助老年人应对困境、走出心理沼泽的重要保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那些曾经中风的老年人中,如果他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那么中风复发的概率会显著少于那些人际关系薄弱的老年人。

二、老年人人际关系的调节策略

(一)老年人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1、相互欣赏,彼此尊敬

表达对老伴儿尊敬的最佳途径就是相互欣赏、相互赞扬。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之间有互酬心理,亦即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帮助、馈赠以及付出有所表示。有时候,一句很简单的赞美的话就可以给对方极大的幸福感,让一个人变得更优秀和完美的动力。

2、切记喋喋不休地唠叨和抱怨

进入老年期后,大多数老年人的行为和情绪特点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变得不耐烦、话多、爱发牢骚。这些特点在女性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唠叨是疏解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唠叨者本人是有利的。但对于婚姻来说,喋喋不休的唠叨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唠叨和抱怨的目的是想说服对方,但结果不但不能使对方改变态度和行为,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3、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和自由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需要一定空间,老年夫妻应该在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同时给予对方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这种空间和自由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时候需要老年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给予对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次,从社会交往方面来说,各个家庭成员会因为不同的生活圈子而拥有各自的朋友。对于异性朋友,只要是正当的交往,就应该给予老伴儿充分的信任,既不应该凭空猜忌,更不应该无端干涉。再次,在生活习惯方面,同样要尊重老伴儿的个人空间。不要试图勉强老伴儿与自己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各自的需求。

4、表达对老伴儿的关心

由于长时期共处一室,很多夫妻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些事情即使自己没说,对方也应该想得到。而实际上,这样不明确的表达,常会在对方在一知半解和不断猜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不愉快。

(二)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

1、思维方式的变化

老年父母要更新观念,转换意识,尽力弥补“代沟”。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新思想、新观念便应运而生,如果老年父母还固守老观念,必然会掉队落伍,这就要求老年人必须在创业观念、消费观念、婚姻观念、生育观念、伦理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意识更新和转变。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与子女有共同认识和共同语言。

2、老年父母对子女要理解宽容

思维观念的不同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不同,年轻人喜欢快节奏,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而父母则更习惯于单调、缓慢的日子。年轻人喜欢熬夜睡懒觉,而老年人喜欢早睡早起。强加改变任何一方的生活习惯势必会带来两代人的矛盾,彼此相处之道是子女对父母尊重和父母对子女理解宽容。

3、老年人要给予子女慰抚和支持

当子女在收到挫折而灰心、萎靡不振时,要鼓励他们,以自己的丰富生活经历教育启发,给他们以鼓励和力量。这样,子女必然会感到父母是自己精神的支柱和生活中的依靠。长辈在子女眼里就成了温暖和帮助的源泉,又是可依赖的年长“朋友”和模仿的榜样。

(三)老年人与孙辈关系的相处之道

1、祖辈父辈两代人,应该努力统一教育思想

由于成长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有很多不同。两代人尽可能多沟通,彼此交流。老人们需要学习新知识、多接纳新思想;年轻人要多听老人的经验之谈,避免走偏。只有做到统一思想,才能避免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2、对孙辈的爱要有节制

老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护和溺爱的区别,不要把孩子“惯的不像样”。年轻父母也要注意,在给孩子更多自由探索和学习机会的同时,别忘了给这种探索划定界限和规则。

3、切记护短

对孩子护短,就是指当孩子做错事,不让别人揭示批评,当别人指出时,还为孩子辩护,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这是十分错误的。这对孩子也是十分有害的。护短,表面看来是为了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害。护短最大的恶果是使孩子是非不分,会逐步走上歧路上去。

(四)老年人与亲朋好友的相处之道

1、穿着打扮大方得体、干净整洁

老年人在穿衣打扮时,就要遵守“四不”原则——不要过于暴露、不要过于艳丽、不要过于时髦、不要过于复杂。这不仅是处于对周围人是否能够更好地接纳的考虑,更是为了贴合老年人身体的发展变化。在款式上,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更适合穿稍微宽松一些的服饰,尤其是颈部、腰腹部重要部位,千万不要穿得太紧,否则很容易导致呼吸不畅,气血不通,引发某些躯体疾病。在颜色上,着装的颜色应该根据所处的场合进行选择。日常穿着,自然可以随心所欲,但如果要参加活动或是出席某些严肃的场合,就要注意别穿得太过“引人注目”了。在面料上,从老年人的健康看,应该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触感柔美等特点。总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比什么都重要。

2、注意说话方式

与人交往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感受。有时候过于直接的表达会很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到彼此的关系。说得好,可使人笑,说得不好,会使人跳。“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3、为人热情,做一个受欢迎的老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热情是人的中心性品质,即当一个人的品质中有热情这一条时,他就很讨人喜欢,很易与人交往。但如果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冷冰冰,不爱讲话不苟言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对这样的人我们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讲究度,做事要有个分寸,冷淡不讨人喜欢,容易产生隔阂;而热情过了度,也会让人起疑心或觉得不正常。老年人有着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更应该懂得怎样把握热情的火候,做到彬彬有礼同时又受人欢迎。

4、尊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社会环境变化极快,老年朋友有许多观点和想法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要重新认识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如果老年人一味固执于自己的想法,否认年轻人的任何观点,只能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形中拒绝了和社会的接触,自然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即使不接纳,也需要尊重不同的观点,尝试交流,以开放的姿态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世界。

5、自我悦纳,增强自信心

“老有所为,让兴趣爱好丰满自己的养老生活;老有所乐”,让自己的社交圈子丰富多彩。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老年期的新支点,这有助于将老人的注意力放在眼前,而不是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过去,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或想过分地美化自己的一生,也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猜你喜欢
老伴儿观念子女
Tomb-sweeping Day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小孙和小于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老伴儿学艺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多疑的老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