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霞帔的审美意义

2021-11-12 17:18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用色云霞礼服

李 晨

湖北美术学院

一、霞帔的起源

霞帔,又名“霞帔”或“披帛”,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霞帔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帔,隋唐时期,狭长的帔随之演变成了披帛,再逐步变成了披在双臂、舞之前后的一种飘带。由于帔子看起来十分华美,如天边的绚烂云霞,才有了“霞帔”这一美称。到了宋朝,霞帔被正式作为命妇礼服,随品级高低的不同而变换装饰。到了明代,霞帔被广泛应用,用丝绸制成,它的形状就像一条长长的彩色丝带,每条下垂宽三寸两分,长五尺七寸,戴在脖子上时,自然地垂在胸前,因为吊坠的下端坠有金色或玉色的坠子,所以更显优雅和高贵,后宫的妃子和大臣的妻子都披挂霞帔,当平民百姓婚嫁时,女子也可着凤冠霞帔,俗称“借服”。

二、霞帔的纹饰与用色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十分看重阶级的划分,在明朝,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等级制度愈发的森严,而霞帔作为命妇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当时的政治伦理与等级观念的极大影响,霞帔的色彩和图案都有成文的规定,等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装饰上,洪武四年规定皇后的霞帔纹为龙凤纹,皇妃则为凤纹。洪武五年规定从一品命妇到九品命妇依次配为蹙金绣云霞翟纹、金绣云霞孔雀纹、绣云霞鸳鸯纹、绣云霞练鹊纹和绣缠校花纹。永乐三年则规定皇后的霞帔纹应使用云霞龙纹,皇妃、亲王妃使用云霞凤纹。

在用色方面,皇后和皇妃的霞帔用色在洪武四年确定为真红色,在永乐三年改为深青色,皇太子妃、亲王妃和郡王妃的霞帔用色为深青色,长子夫人、县主、郡君等的霞帔用色为青色。明代的霞帔用色华丽多样、和谐且富于变化,以青莲为主调,淡蓝白月为云纹,金红为龙纹,穿插着禽鸟的纹样以做装饰。下摆底部,海水中相间着黄白的纹样,而龙、火、花则是金黄相间的。金、红两色的龙火纹、蓝色的云纹和底部的青莲色,具有四层色彩,多变而清晰,复杂而不凌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霞帔是皇室和官太太的象征,霞帔纹样和用色的设计也大大的彰显了皇室的高贵与威严。

三、霞帔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于等级的划分是十分重视的,且有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服饰也不例外。明代作为封建制度逐渐达到顶峰的王朝,对于服饰方面有着森严的制度规定,所谓“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霞帔作为命妇服饰礼服的最高等级,无论是造型、色彩、材质,还是装饰、工艺等都与明代的“服饰制度”密切相关,而“服制”又尊于“礼制”,“礼制”最终服务于政治。就这样,明代从洪武到永乐,历经多年的发展,命妇礼服制度成为统治者划分尊卑的工具,并以此来维护威严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明初,对于社会不同阶层的服饰制度,政府对此作了详尽的规定,其规章制度井然有序,十分严苛。到了明代中期,为了笼络朝廷,安抚臣民,皇帝经常通过逾级的赏赐来稳定臣心,突出朝廷对他们重视和帝王的仁爱。然而,随着官僚主义的增多和藩属人口的增多,这种特殊的恩惠也逐年增加,僭越之风更盛。再加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审美意识不断提高,服装成为反映层次差异最直观的手段。明朝中后期,制度逐渐松弛,命妇们通过服饰造型、色彩、装饰的“升级”,互相攀比自己地位的优越,官私篡夺之风逐渐盛行。

四、霞帔的美学价值

明代霞帔作为朝廷命妇的礼服,从材质到纹样再到用色,无一不彰显出贵族气质,洋溢着皇家威严。对明代的审美风尚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形式美角度来看,对于造型和图案的运用上,霞帔采用了对称、平衡这种古典的装饰法则,这种左右对称、等形等量的构图使人产生一种自在的安定感。图案纹饰上都选用翟纹、孔雀、鸳鸯、练鹊这种寓意吉利的形象,华丽的花纹,流畅的线条,这些富贵鸟的形象显示出皇家贵族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古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祥乐的精神追求;霞帔用柔软的丝绸制成,深青为质,上面的绣花图案辅以金绣绣成,深青的底色更加凸显了图案金色的辉煌艳丽,使霞帔看上去十分精致琉璃,明代画家唐寅形容霞帔犹如天仙的服饰,明艳亮彩。

霞帔作为古代命妇的服饰象征,不仅在当时做工精细,用色丰富,图案寓意美好,更是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任何时代的服装艺术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但我们也需要用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识去观照历史文化。通过对于霞帔用色图案的研究,对于现代无论是平面的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还是现代服饰的绘画与制作,都可以挖掘到无限灵感。

猜你喜欢
用色云霞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望洋兴叹
揠苗助长
买椟还珠
玩具
皇帝的礼服
蝴蝶礼服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墨点无多泪点多”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