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21-11-14 09:38李海荣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

李海荣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社会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成为社会评判事物的道德准则,在保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偏颇,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工作,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一、对初中生在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原因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降低了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并在较大程度上倾向将自身的思考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认为自身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但从实际角度上来说,大多数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仍然较为稚嫩,依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教师受到课时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限制,对知识的讲解往往较少,更加忽略了对引导学生深层次感受品德内在性质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点通过单一机械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有所偏差。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收获到一定的思想品德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之中却难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评价和纠正自身的行为,这就导致了课程开展的无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提高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的重视程度。道德与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道德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而道德是意识形态的体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策略

(一)应用生活示范榜样

初中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相应目标是常见现象,而榜样在鼓励激励学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较为强烈的影响力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教师和家长的劝解,榜样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指导和引导效果。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因为学生本身长期处在学校和家庭的保护之下,与存在一定负面价值和不良信息的真实社会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生难以切实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进一步感悟和体会品德教育过程中教材出现的案例和感人事件,导致学生仅仅是从表面层次上接受了品德教育,但是难以将品德知识融入自身的思考体系之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以相应地应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拉近道德事件与学生现有认知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引发学生对其的深层次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有关积极奉献社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相应引入2016年度感动中国的真人事件,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将班级学生按照6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并按照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如搜集梁益建主动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亲自主持驼背矫正手术并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生命的相关信息。学生彼此之间需要根据任务量合理安排分工内容。在正式进行课堂活动时,教师需要邀请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如当学生谈到梁益建为了保证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治疗,经常组织一些志愿活动为贫困患者筹集医疗资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积极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体现在他得到了多少,还是体现在其为社会付出了多少呢?”然后从问题角度入手,邀请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就关于深入了解梁慧感动中国人物事件之后的感悟进行分享,逐渐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奉献上,对社会积极奉献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进而实现个人价值,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一步认识到奉献的重要性。

(二)明确课堂主要价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推进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自身具有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并且具有能够将正能量进行传播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去。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意识形态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空间,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样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因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若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言行,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言行之中渗透出来的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提供帮助。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要想加强初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与法治的教材本身,一切可以有效帮助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的材料资源都可以应用。思想与法治课程相较其他课程在课程形式的开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解通过书面形式呈现出来,还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实践环节之中加强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灵活根据课程的进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行动之中提高思想品质。但是在现有情况下,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被动性过高,仅仅将其视作为课堂任务,完全機械地依照教师的要求和安排等组织进行活动,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也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实践的开设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形成思想道德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提高在这个特殊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渗透的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保证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品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薇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好家长,2019(51).

[2]刘明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5).

[3]卫凌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19(1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