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实现“五育融合”

2021-11-17 06:54陈晨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美术运用

陈晨

摘要: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整个人生教育过程的开端,“德”“智”“体”“美”“劳”融合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求知欲、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强烈的自我规范意识等。美术教育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有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任何内容时具有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以小学美术为例,简要阐述了“五育融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美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42

当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育人”有关。在“育什么人”“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需回答的重大問题。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最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五育”,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一、德育与美术学科融合的难点

各科课堂上存在很多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实践、学科与生活之间割裂的现象。美术学科与品社学科均是来源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学科,应当注意结合各学科的优势,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实践、学科与生活之间不再割裂而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其中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均需要实践磨合,如何结合课堂气氛与师生配合将美术与品德学科整合,在美术课教学中适当穿插品德内容,创设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课程融合的一大难点。

二、德育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可能性与优势

首先,笔者先来分享一则故事: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可见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定了他的审美情趣,反之,一个人的审美观也显现了他的内在品质。美术拥有艺术类学科独有的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其较为丰沛的感性因素决定了德育与美术融合之可能与优势。

其次,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属于美术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是衍生素养。通过对于基本素养的训练与鉴赏,将德育中传达出的主流正面精神的种子埋入学生内心,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再加入对衍生素养的培育与引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鉴别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真正带入生活、融入生活。

再次,现在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内容丰富多采,应用方式、主题、课堂形式均是丰富多彩并充满生活气息,很大程度上在其范围内有利于与德育和美术的融合与应用。

三、融合促进,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挖掘合适的课程内容,渗入德育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内容不仅是美术素材,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德育意义。美术教师在开展相关的课程的时候,本身要兼具在美术中渗透德育的意识,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塑造“美”的教师人格,然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二)设计丰富的德育渗透教案,注意语言感情的运用

为了避免美术中的德育枯燥乏味,教师要开发利用尽可能多的教育资源,设计丰富的美术教案,灵活地渗入德育,合理运用语言情感的表达来营造美术与德育结合的良好氛围。

多媒体营造情境。在小学的美术教材中穿插了些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美》《探访自然的奇观》《装饰画》《追寻文明的足迹》……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北京的万里长城,江南的园林艺术,敦煌的壁画、石窟、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等,从视频中学生可以更清晰、更直观地观察这些建筑、文物的精妙,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户外写生。在《山水画》《花鸟画》这一类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校外写生活动,放松心情,在真实的风景中感受美好,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在外出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小组合作互动。在实践活动中渗入德育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将德育理论落实到现实,比如在《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这一课,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互相指导,讨论左右对称的单独剪纸和二方连续剪纸的制作方法,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抓髻娃娃形象。在合作的过程中互敬互让、学会理解,发扬集体精神,并且在创作中了解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从对“美”的欣赏,升华到对“德”的向往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欣赏一幅画,不仅要欣赏它的色彩美、结构美,更要欣赏其中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在受到美的感染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受到其中德育的熏陶。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的美术作品时,将作者的高风亮节或者作品内容的背景讲述给学生,如毕加索、徐悲鸿、齐白石等,他们的品德才学都是值得后辈去学习的,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背后的故事都十分让人敬仰,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扩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启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寓德于美,正确把握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德育培养意识,在挖掘学生美术内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欣赏自然、走近社会、感恩祖国,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与感受,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参与者,应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小学美术运用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