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民族文化 培植爱国情怀

2021-11-18 08:09张红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8期
关键词:特色教育民族文化

张红梅

摘要: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民族浓郁特色、地域资源优势,从体验生命,感受生活的高度,创新学校实践活动,创建蒙医药工作坊。

工作坊收集制作蜡叶标本、药材标本、浸渍标本、栽培部分药用植物以及视频资料,展示蒙医药的博大精深,融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全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學生了解蒙医药发展史;熟悉部分动植物蒙药材及其种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等;学习部分民族传统疗术及医疗器械;体验简单的蒙成药加工、药材标本制作过程,并享受其中乐趣。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使师生在民族文化整体氛围中得到感性认识和熏陶,让学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关键词:民族文化;蒙医药传承;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440

一、实施背景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是内蒙古成立最早的民族学校之一,1932年成立于内蒙古兴安盟,是乌兰浩特市的唯一一所蒙古族学校。学校提出了“植根草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学校文化主线,秉承了传承民族文化、光大民族精神的宗旨,保护、传承、发展了蒙古族文化遗产特色教育,形成了蒙古族小学独有的特色教育。

蒙医药学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属于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她见证了蒙古民族辉煌的历史,蕴含着蒙古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伟大的创造力。理论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信仰“天人一脉”,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贯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观,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传承和保护、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为此,三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创建丰富独具特色的蒙医药文化基地。

2017年初,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蒙医药文化基地,基地室内面积约100平米,分标本室和实践操作室两个工作室。在社会各界人士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陆续对基地室内资料、材料、器具等硬件进行了丰富。标本室分饮片区、标本区,其中:饮片区包含植物饮片大约120种、动物饮片11种、矿物饮片8种,三大类;标本区包含百合、芍药、瞿麦、小白蒿等地区常见、蒙药常用的植物标本约70种。标本室主要用于讲述蒙医药发展史、蒙医药特色、部分蒙药材及其种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等, 并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植下文化传承之根,弘扬民族经典文化之魂。实践操作室有蒙药碾子、捣药缸、水丸机、铡刀、筛具、粉碎机、天平等9种制药器具;还有由兴安盟蒙医院提供的蒙药饮片,供学生实践使用;存有由蒙医老教授提供的内科疗术、诊断、方剂等医疗古籍;还有金针、银针、刮痧板、艾灸器等传统蒙医常用疗术器具。实践操作室主要用于学生及老师了解地区常见、平时常用的民族传统疗术及医疗器械、蒙医药制备器具以及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等。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创新打造多姿多彩的蒙药种植基地。

学校建立约3000余平米蒙药种植基地,分24块由24个班级自主进行种子选择、种植、养护、采摘全过程管理,实现学校班级全覆盖。目前,24块“责任田”分别种植有:五味子、黄芩、车前、苍术、马蔺、芍药、蒲公英、鸡冠花、沙棘、枸杞等草本及木本药用植物。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与学生共同参与,增强了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和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同时建立起了融洽的亲子关系。充分利用这片沃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出发,敢于动手实践,勇于动手实践,擅于动手实践,主动动手实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室引到室外,从学校迁移到家庭和社会,激发学生原始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实践课中接受情感教育与技能学习,打造出一片不一样的精彩!

(三)探索创办特色鲜明的教育方式和风格。

一是扣主题、多样态理论教育彰显传统蒙医药魅力。依据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实际情况,采取“1+2”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日常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讲述蒙医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到特色、价值理念。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为主题的走进蒙医药文化进学校科普活动,联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派遣专业医生、药师、专家开展蒙医蒙药专题讲座,讲授日常生活常见的特色蒙药材形状特征及功效,并向学生们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结合实际,例如:天气变化、身边同学的病症具体有效地学习运用,达到弘扬蒙医药文化理念的目标。联合兴安盟蒙医院,派遣学生实际体验蒙医问诊、处诊、望诊等诊治方式;充分了解蒙药炮制、蒙成药加工设备、蒙成药制作流程。二是重融合、接地气理论结合实践打好传统蒙医药底色。利用春夏时间校内老师并联系校外蒙医药专家教授一起,组织学生野外实地了解、识别、采摘当地常见常用蒙药,充分关注探寻大自然恩赐人类的精灵。三是重实践、多角度亲身实践体验提升传统蒙医药传承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蒙药基地作用,全校师生开展蒙医药种植、养护、采摘、制药等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制作了包含山刺梅、地锦草、翻白草、芍药、车前等标本20余种。亲身体验蒙成药加工制备部分环节,如碾药、铡药、捣药等。

三、主要成果

在领导、社会各界及相关专家的支持下,蒙医药文化传承条件不断改善,传承内涵不断提升,传承质量持续提高。

(一)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及学生评价。最美乡村医生、蒙医药传承人王布和高度评价了蒙医药基地,他说:“从小培养孩子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继承和发扬蒙医药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蒙古族小学的蒙医药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可靠的舞台”。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人文环境,也是学生传承民族医药文化,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很深,影响较大,最主要的传播蒙医藥文化场所。

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师生在整体民族文化氛围中得到感性认识和熏陶,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培植了文化传承之根,弘扬民族经典文化之魂。

(二)社会认可度。2017年6月11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视察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蒙医药工作坊时,充分肯定了工作坊工作,与小学生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多学习、勤动手。2017年7月17日,随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兴安盟召开,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蒙药基地也迎来了参加此次现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到学校观摩。各位领导观看了学校为了开阔孩子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建立的蒙药文化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兴安盟教育局局长李俊彦给大家介绍说: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的探究、实践、体验场所,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收获自信,在实践中体会自我成就感,从而达到“用心去研究、用手去创造”的培养目标。

四、特色创新及改进探讨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蒙医药工作坊的建立,对同类工作坊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实践中需要我们重视和把握方向和节奏,精心打造整体结构框架。注意找准结合点,明确落脚点、突出支撑点、确定生长点。关注工作坊建设的整体观念,形成与国家、民族、地方互补,服从学校文化建设大局,突出实践与理论结合,学生、老师、学校、家长、专家共同参与的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蒙医药”工作坊秉承“传播民族文化,培植爱国情怀”的宗旨,让师生在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践与探索,用双手和智慧绘就“中国梦”的美好画卷!

猜你喜欢
特色教育民族文化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植根岭南 灵秀成长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