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道精业,坚守教师的爱与责任

2021-11-18 08:09上官蕾蕾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8期
关键词:高中教师师德建设

上官蕾蕾

摘要:教师团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改革进程,而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投身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坚守住教师的爱与责任,紧跟党中央所提出的教育改革要求投身教育革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师德建设要求,阐述高中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与爱。

关键词:高中教师、师德建设、存道精业、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442

在2014年,总书记便发表了关于“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号召一线教师朝着“四有标准”,即有高尚道德、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成长。后来,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又多次提出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如“五育并行”、“立德树人”等,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这就促使一线教师主动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做到存道精业,守正创新呢?

一、坚守五育并行新任务,主动承担“课程思政”改革任务

“五育并行”实则是指将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时刻体现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理念。在新时代下,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知识的授课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活动中,构建德智一体的新课堂。为此,教师应做到:

第一,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时刻体现德智共生的教育理念。每一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便要有意识地挖掘、体现出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并通过情境启发、探究渗透与对话强调等策略突出思政内涵。

第二,用好人的资源。教师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总书记所提出的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则是为了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政素养去熏陶学生,通过师生的长期相处去改善学生的思政素养。

第三,实现跨学科合作,懂得创新守正。“课程思政”活动的开展需要一线教师跳出学科限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去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做准备。新时代下的教师应懂得创新,积极投身跨学科合作实践,做到守正创新,实现全面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便非常关注“课程思政”活动的具体实施进程,不仅会在学生面前呈现严于律己、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高尚的道德形象,也会展现出求真务实、好学勤问的学者心态,希望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努力奋斗,也能自觉树立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人文关怀新心态,彰显教师的爱与责任

为人师者,应当始终保持仁爱之心。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提出了“仁爱”思想,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文明发展,而新时代下的一线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应该传承优秀的“仁爱”思想,时刻彰显出教师的爱与责任

“仁爱”,即仁慈、宽容、爱护与友善。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我从不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全部学生,因为我深知学生的智能结构优势不同,他们的特长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一直努力地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支持学生去彰显自己的个性特长,而面对学生的不足、缺点,我也始终保持着宽容与爱护的态度,虽不纵容学生犯错、触碰道德底线,但是却也会宽容学生本身的缺陷。

与学生的相处,我从不处于“高位”,平视学生,尊重学生。高中生的人格独立意识变得非常强烈,我们身为教师,不应去压制学生的天性,不应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要服务于学生。如,有的学生智力发育水平较高,在各学科表现出了良好的智能优势;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却在艺术或者实践方面表现出了特长;有的学生意志品质发育状态良好,值得其他同学学习与模仿。面向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始终坚持着人文关怀的新态度,坚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展现出师爱,也会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虚心学习,走在时代前沿

教师的不竭进步将是宝贵的财富,守正创新也需要一线教师的不竭奋斗与拼搏努力,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师继续学习活动,走到时代前沿,彰显师者新形象。

存道精业是我毕生的追求,而我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不足、缺点,所以我非常珍惜与各位教师一同学习、交流的机会,会自告奋勇参加教师培训、专家讲座活动,每日要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是否进步了、是否学习了、是否成长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同行教师、学生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优势,我从不刚愎自用、骄傲自满,而是一直谦虚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与学习活动,努力成长为总书记所说的“四有好劳斯”,让自己的专业更精、更强,也让自己的道德品质变得更高尚。

总之,师德建设应该渗透于教学实践之中,我们应在教学岗位上去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专业特长,将师德落实到教学一线,去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思政理念,去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去协调学生的身心發展,始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进步拼搏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嵩.顺势而为,高质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高品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师,2019(25):118-119.

[2]张子君.“四有教师”标准下高中师德培育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18):97+106.

猜你喜欢
高中教师师德建设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对策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试论高中教师和应届考生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