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研究

2021-11-18 00:12周莹燕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

摘要:本文对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具有的客观性、双重性以及戏剧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此类独白怨诗、信体诗以及口语独白三种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戏剧性独白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具有的丰满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完善主要内容以及引导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意识流、陌生化语言此类文学风格的形成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独白特点;怨诗

引言:

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之中戏剧性独白是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处理语言的方式风格较为强烈,能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刻地渲染,确保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同时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文学内容,帮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完善阅读的感受。戏剧性独白主要以客观性、双重性以及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创建新文学视角,以达到更好表达作品的目的,使其获得更高的审美效果,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文学传统,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具有强烈特征的文学形式。

一、英美文学中戏剧独白传统的特点

(一)客观性

在当前的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体裁诗歌当中,叙事角度大多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事情的叙述,从诗歌的角度来说,诗歌的表达内容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诗歌的表达内容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具体来说,在当前的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体裁诗歌的诗人与诗歌内容的表达者出现了分离,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诗歌的描述者仿佛置身于舞台上,以第一人称对诗歌的内容加以描述,因此,在对诗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诗歌均存在着明显的客观性特点。举例来说,艾略特早期代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就是一首以“我”作为说话人的诗歌,即便这首诗歌中“我”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人艾略特相同,但由于诗歌中的人物是第一人称说话人,因此,这首诗歌仍可以被看做是戏剧性独白,仍旧存在客观性的特点。

(二)双重性

在当前的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体裁诗歌当中,诗歌中的说话人与诗歌的创作者是两个不同个体的影响,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两部不同的声音表达方式,一种是说话人所表达的内容,另一种是诗歌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有着明显的双重性特征,举例来说,在阅读《威利神父的祷告》这首诗歌的过程中,读者就能从中获取双重的声音话语。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戏剧性独白体裁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大部分诗人会将自身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融入诗歌说话人的对话当中,而不是将自身的观点直接用诗歌的语言展现出来,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增强诗人语言表达隐蔽性的同时,还为诗歌的戏剧性独白解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戏剧化

在当前的英美文学戏剧性独白体裁诗歌当中,独白内容往往由说话人所表达,由于此时的书画人并不是单纯的话语内容表达者,还被诗人赋予了戏剧化的特点,即说话人可以在舞台上用诗歌中独白话语,塑造自身人物形象、抒发自身的情感,因此,戏剧性独白往往存在着戏剧化的特点。举例来说,诗歌《我的前任公爵夫人》就是通过说话人独白的形式,揭露了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主要形式

(一)怨诗

怨诗是一种站在某个特定人物角度,通过该人物叙述表达的方式,抒发自身因离别、死亡等情况产生痛苦、哀愁等情感的一种古老诗歌体裁。早在古希腊时期怨诗这种文学形式就被世人应用于诗歌创作当中,并且对英美早期文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具体来说,首先,在英美文学早期,乔叟、莱德盖特等诗人均以怨诗这种文学体裁为基础,创造了戏剧性独白诗歌,比如说,《王公们的败落》就是一首站在王公们的角度,对自身悲惨命运进行表达叙述的怨诗;再比如《执政者之境》就是借由落败者的经历表达自身情感,为后人提供警示的怨诗。对上述两首诗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创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均是借由历史人物之口,通过说话人的独白,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进行重新创造,这种情况的出现凸显了戏剧独白的特点。

其次,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英美文学出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为戏剧独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还进一步增加了英美诗人创作的怨诗体戏剧独白的数量。并且对这一阶段与早期英美文学创作的怨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该阶段的怨诗并不局限于历史人物,越来越多诗人独创的人物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还有效提升了诗歌创作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以莎士比亚创作的《情女怨》为例,诗人将被骗少女作为主要说话人,诗歌内容主要围繞被骗少女与老牧羊人的对话开展的,由被骗少女对自身被骗过程进行叙述的方式,展现了被骗少女的悲伤,从对话中可以看到一个从单纯到成熟的少女形象。

最后,在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为怨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阶段期间,诗人创作的戏剧性独白不仅强调了情感的表达,还强调了异国情调的展示。越来越多诗人选择印第安人、黑人作为戏剧独白的说话人,基于说话人的异国特点,说话人与诗人间形成了一定的戏剧性距离,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性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人文关怀。以《波斯牧歌》为例,诗人将波斯人作为说话人,说话人通过描述自身经历的方式,暴露了说话人内心世界,并且对人性进行了有效的描述。

(二)信体诗

信体诗是一种以书信作为诗歌创作形式的诗歌体裁,再创作过程中,使人可以站在自身或者他人的角度,完成情感的抒发。古典诗人中奥维德的长诗《古代名媛》中存在着大量书信体的戏剧性独白,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了英美诗人的追捧,《英格兰贵人书信集》《屋大维娅致安东尼》等书信体戏剧性独白大量涌现,在这类书信体的戏剧独白创作过程中,诗人将历史人物作为说话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对写信人的情感与形象进行塑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诗人在进行书信体戏剧独白作品创作过程中,会对历史人物的人物形象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因此,部分书信体诗歌中的内容会与历史记录存在差别,在阅读过程中,为避免增加读者理解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难度,读者应当合理控制诗歌中人物与历史记载中历史人物形象的联想。

三、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作用

(一)丰满人物形象

大多数作者在创作英美文学时对戏剧性独白加以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塑造独白人物更丰满的形象,或对其形象加以揭露,其与抒情诗中的作用不同,不再将独白限制于表达情感,而是赋予了戏剧性独白更多的功能,通常作者会在戏剧性独白之后加工创作人物的语言,对其性格变化加以展示,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其独白以及其语言领会到人物形象,尤其对于性格迥异或存在性格反差的人物而言,可以更快帮助读者融入作品之中,对人物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性格的变化让读者对人物的变化存在明确的感知,进而引发读者的情感体验。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戏剧性独白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此类塑造人物形象的戏剧性独白大多存在于勃朗宁的作品之中,读者需要根据勃朗宁在书中创作的戏剧性独白才能够深入了解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例如艾略特创作的《西蒙之歌》中创作了“主啊,罗马的风信子在盆中盛放,冬天的太阳爬上了白雪覆盖的山岭。我的生命是轻轻的,等待死神之风……让你的仆人离去吧。”的戏剧独白,该段独白的宗教意味非常浓重,独白中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能够让读者轻易感受到其对宗教的崇尚,也能够体会到人物存在的死亡焦虑心理。

(二)加强情感表达

戏剧性独白还可以加强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将英美文学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建立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英美文学中出现的戏剧性独白还可以丰富作品中的情感元素,许多人物并未明确表达出的情感都会通过戏剧性独白体现,部分作品中,作者不方便在文学作品中直接抒发自身的情感,其通常会使用戏剧性独白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将自身的情感蕴含于戏剧性独白之中。在读者眼中,阅读英美文学通常会出现因为人物情感表达不够清晰而导致读者对人物产生误解或由于作品使用的语言风格使作品比较晦涩难懂,而戏剧性语言则对读者的阅读起到了辅助作用,其通过戏剧化的独白将作品潜藏的情感以独白的形式表达出来,帮助读者与作品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例如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就在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的戏剧性独白,此类戏剧性独白直接支撑起了作品的情感表达,本来需要花费大量笔墨渲染情感元素,而通过戏剧性独白,情感元素获得了直接的传递,且具有非常有效的传递效果,浓缩了作品的语言,使作品拥有了更多可塑性。例如《喧哗与骚动》中的“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强,但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不比另一个活着的人强多少。”独白,作者并未创作大量故事情节传递其想表达的情感,而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说出了直击心灵的话语,将人物想要表达的情感轻松简明地表达了出来。

(三)完善主要内容

大多数英美文学作品都有人物关系混乱或内容线索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戏剧性独白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独白的补充分析帮助读者掌握作品的内容,减轻读者阅读的压力,满足其阅读需求,一般在运用戏剧性独白创作时,作者都会考虑到独白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到对作品内容的补充,确保作品内容的全面性,避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人物关系不明或线索过多的影响出现思维混乱,影响其对作品的理解。除此之外,戏剧性独白还可以帮助英美文学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不断优化,提高其内容的集中性,使英美文学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例如弗罗斯特的《仆人们的仆人》作品中有过此类戏剧性独白:“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但愿你没有。有时候我甚至没法清楚地知道我是高兴还是难过,或别的感受”。该独白是仆人的独白,其表达了仆人在当前境况下的忙碌、无助以及对生活的茫然。

(四)引导情节发展

戏剧性独白的传统在英美文学中具备的客观性的特点以及其帮助作者分离自身思想情感与人物思想情感的作用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作品的情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由于没有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入描绘,在缺乏戏剧性独白的时候,读者往往感觉作品中故事情节不够连贯,人物的转变显得较为突兀,而加入戏剧性独白之后,文学作品的情节将会变得更加合理与连贯,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品中后续的情节发展。《仆人们的仆人》中仆人的独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信息都是仆人的独白结合上下文传递给读者的,仆人想要去往南方,却因为“一屋子人需要喂养”无法前行,仆人们的遭遇也通过一小段一小段的独白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更轻松地理解作品情节,将各类线索统一起来,使作品的情节更加合理。

四、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传统的影响

(一)意识流

英美诸多作品都受到了戏剧性独白的影响,其中意识流风格的作品中大多运用了人物独白,戏剧性独白统一了现实与魔幻,例如波特创作的《被背弃的老祖母》、维吉尼亚·伍尔夫撰写的《达洛维夫人》与威廉·福克纳撰写的《喧哗与骚动》等,《被背弃的老祖母》中写道:“起先是任自己的想象驰骋,感觉枕头飘动了起来,进而又想到了飘在风中的吊床;进而又由风声想到屋外瑟瑟作响的树叶;进而又由树叶发出来的声响联想到人们翻阅报刊时发出的声响;进而又由翻阅报刊时发出的声响联想到了医生与女儿间的窃窃私语……”,枕头与吊床此类物品在现实中是不会飘动的,树叶的声响也不会展现人类之间的对话,但与老祖母的想象独白结合起来又十分符合现实老祖母的思想状态与心理情况。《尤利西斯》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其以意识流创作闻名,但其主人公并不是全篇想象,而是加入了适量独白,使作品中的人物更加丰满,也使故事情节更加连贯。

(二)陌生化语言

戏剧性语言通常会与陌生化进行创作结合,《尤利西斯》小说中陌生化语言大多依靠独白的方式体现,既体现了陌生化语言的魅力,又融合了戏剧性独白的传统。陌生化的独白向读者表示了主要人物思想的流露,而偏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陌生化语言的作用更加明显。整篇小说中大多是在描绘情节或设计场景时应用陌生化语言,此处进行陌生化语言的应用能够使读者陷入作品之中,使其对人物形象具有更深的了解,更好地关联读者与人物。例如布魯姆和斯蒂芬在街上遇到水手时,水手的独白为:“俺的小娘儿们就在那儿。她等着俺哪。俺晓得哩。为了英国,为了家园和丽人。她不折不扣是俺自个儿的老婆。俺老是在海上转悠,已经有七年没见着她啦。”这提到了妻子与长时间未见的婚姻生活,进而促进了主人公对自身婚姻生活的联想,其中描写的意向能够轻松获得读者与布鲁姆情感上的共鸣,使读者理解刺客布鲁姆对于出轨的妻子的懊恼心情,同时布鲁姆又对此种现状无可奈何最后还要“永永远远热烈地爱着你”。戏剧性独白与陌生化语言的结合在《尤利西斯》中表现使作品中的语言更具有体验性,此类体验性的语言表达使语言学家难以对其语体色彩进行分辨,其表达的含义也模糊不清,使小说更具有神秘感。对于《尤利西斯》而言,其复杂的社会背景配上戏剧性独白以及陌生化的语言表达,使整篇小说具有更大的表现力,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深度探究作品意义,进而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通过戏剧性独白让读者对其意识流的作品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结论:

总而言之,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具有的客观性、双重性以及戏剧化的特点使其在文学创作时能够丰满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完善主要内容以及引导情节发展,戏剧性独白的传统还对英美文学意识流、陌生化语言此类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使英美文学更富有魅力,也使读者获得了更好的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蒋磊.探究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鸭绿江(下半月),2019(11):37.

[2]吕文静.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文化学刊,2019(07):95-97.

[3]石璇.浅析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校园英语,2019(12):248-249.

[4]樊宪辉.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探究[J].名作欣赏,2019(09):177-178.

[5]吕争.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8(30):174.

作者简介:姓名(周莹燕)性别(女)出生年(2000年5月),籍贯到市(浙江省丽水市)民族(汉)职称(无)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
大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瓶颈与对策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