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研究

2021-11-18 00:12陈夏璐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双师型高职院校

陈夏璐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这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双师型”教师作为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为职业教育在教师专业化探索过程中对教师的核心要求。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路径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

一.“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背景。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一方面,职业教育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所学的知识不仅包括能“言传”的显性知识,也包括需“身教”的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定位于技能人才岗位,相对而言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劳力,因此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而这些仅仅通过学生看书是很难获得的,需要在“做中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一日千里,若教师不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轨就在所难免。因此,“双师型”教师是做好“言传身教”的重要保障,为产教融合提供持续动力。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必须立足我国高职教育实践现状,以现实性和整体性思维把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现实性思维”是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是针对这一现状问题而提出的中国化的政策性概念,是直接指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整体性思维”是指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概念所研究的对象为一定的教育范围内的教师总体与体系结构,而教师个体的“双师型”素质研究只是整体构建中一部分。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当前情况。

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能力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很多高职学校都是由原来的中职学院转型升级而来,虽然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教学的案例,但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操教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们忽略的专业能力中职业能力的部分。

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各个高职院校虽然都制订了相应的教师考核办法和,包括教师年度考核、科研和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办法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考核办法等,但是各个考核办法里面都没有明确对的考核要求,重教学。重科研而忽略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职业能力的评价,更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缺少“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系统培训场所和机制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都普遍采用了校企合作、教师顶岗实践等方式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但是培训和锻炼都是阶段性的,除了必要的实训基地外,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场所和持续的培养机制。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是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缺乏明显的职业能力竞争。

“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包含了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整体(群体)层面“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两个重要部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二者关系是相互联系、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其二,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体(群体)层面“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过程之中,是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其三,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能力有限制的现状之下,不可片面地单地的强化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这样的理想化目标(个体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践工作中必须把握现实性和整体性原则,建设整体意义的“双师型”队伍。

基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结构和建设实践,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及其体系结构的理性建构建议。

1.把握“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已为高职院校所认同,但是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持,加之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打开校企合作方便之门,一方面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宽松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另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按照立足大局、互利互惠的原则,亮出姿态,平等协商,在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合作示范区、“校中厂(场)”、“厂(场)中校”等框架及形式下,通過人力互换、技术交流、横向研究、团队建设等途径,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管理、考核、奖惩、竞争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保证。由于不同的评估、统计、检查评比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各有不同,需要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从制度上界定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资格。要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通过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允许高职院校的教师既可申报教师系列职称,也可申报行业技术职称,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综上,由于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广、层次差异大、办学特色不一等,不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各有侧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分区域分专业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婧.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2]邹厚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析[J].科技资讯,2016(35):193-194.

[3]刘新红,陈克飞,程庆.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理论观察,2015(12):144-146.

[4]尹克寒.“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J].青年生活,2019.08.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双师型高职院校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