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效率

2021-11-22 03:14刘唯蔚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组员小学生内容

⦿刘唯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小学生在低中年级(7-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在高年级逐步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这个时期的孩子建立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推理,需要通过具体实物的帮助来实现。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需要更多事实性和技能性的训练。而合作学习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切块拼接、小组学习、小组调查、共学式……因此,在小学数学不同领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充分发挥组员特长,提高每个组员的主人翁意识

在一些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会看到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者谈笑风生,交流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上,仿佛事不关己,致使合作学习成了他们名正言顺开小差的“保护伞”。

面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分组、分工,对任务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尽可能让每位孩子在小组中各展所长,提高主人翁意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小组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组员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表达能力、新知识接受水平、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编排;在学习任务制定时,也尽力考虑到孩子的多元发展与展示,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让每个组员在小组中都得到重视和锻炼。

二、优化小组编排,完善奖励评价机制

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也在巡视中分身乏术,不能及时兼顾每一组学生的实时动态,但如果开小差学生的行为不及时纠正,还会不断扩散影响到其他蠢蠢欲动的同学,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课堂学习的低效,并且无法确保小组每个成员切实参与、有所收获,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看似十分热闹,而实际效果则有待商榷,更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而学生合作学习后的反馈、自评、互评则可以成为监管每个学生动态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其明确学习目标的有力手段。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全班学生被分在各自的小组,教师无法实时了解每一组的情况,所以小组需要设定学习相对自觉、在班级中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的学生或者有较强领导分工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分配、监督自己和组员们的学习任务,并在个别组员无法理解的问题上充当“小老师”进行一对一地讲解。同时合作学习需要设计相应的课堂学习单,作为小组学习的反馈,增强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促进小组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后,每组展示完各自成果,组长与组员之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表现做出评价,选出每次的最佳组员,全班也可以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和荣誉感,以及小组的凝聚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实行组长轮流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合作内容趣味性,合作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无意注意慢慢向有意注意过渡的重要阶段,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无趣、机械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记忆。交流讨论的单一合作形式更会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消减,甚至造成低段学生学习主题的偏离。

因此,教师在设计中低段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将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提高合作的趣味性、丰富合作的形式。多样的合作形式、有趣的合作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能充分展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更有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发散思维的开拓。

四、根据学生学情安排合作内容,问题难度有梯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情,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发动每个孩子自主探索,又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理解接受水平,较为精准地把握问题的难度,更加巧妙、合理地设计问题。在设计合作要求时,细化展示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层层递进,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问题:相对低难度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后进生学习的成就感和积极性,中等难度的问题则鼓励他们“够一够摘桃子”;较高难度的问题更利于激发中高水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开拓其思维。有层次的合作要求,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每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积极地思考、又不满足于已知的内容;同时,逐步加深的问题难度也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找出最终答案的有效方法。

总之,一堂好课是一堂能够真正高效运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它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凝结了教师们的智慧与心血,展现了教师们对一批批学生的热爱与关注,述说了教师们对于教育出更优秀一代人的追求;它更鞭策着教育人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用心感悟、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尝试总结提高,从而在更多未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组员小学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主要内容
我是小学生
还是不错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