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探析

2021-11-22 05:01
北方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

施 永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据国家统计局《2018 年农民工监测报告》的官方注释,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而1980 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则被称为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量的50.6%,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65.5%,成为农民工中的主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高,80%以上选择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务工,且以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主,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文献综述

梳理相关文献,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消费内容、行为特征、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城市融入等方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内容研究

曹俊文(2002)将文化消费分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类,文化产品具体包括科技作品、文艺作品、音像作品、影视片、各种出版物等;文化服务包括教育、科技培训、艺术表演、互联网、导游服务以及各种娱乐场所提供的服务等。金晓彤等(2015)从外显性和内隐性角度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符号文化消费和教育型文化消费内容。

(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吴祁(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的四个主要特征是:消费方式多元化和消费行为群体化、传统与时尚的消费观念并存。金晓彤、李扬(2014)基于全国近200 个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对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7 个文化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王萌(2019)实证分析了河南省青年农民工的抑制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特征。

(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心理研究

李文(2011)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心理分为本能性和社会性。高矗辉(2015)分别从旅游、影视媒体与演艺文化等方面对西安市某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王冬(2014)认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时间长、文化自觉性差,文化资本缺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欠缺等。张羽(2014)通过实证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方式及现状,并从政府、社区、企业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王美艳(2017)对比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彭彤蔓等(2019)实证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工作特征、流动性特征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

(五)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消费研究

杜小芳(2019)以绍兴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例,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视野下的文化消费现状、特点及问题。郑勇、郑玉刚(2019)基于武汉588 份大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农民工的文化教育等不同层面的消费状况。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研究近十多年来一直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于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认同在群体内部有着怎样的分化,他们文化消费认同的规律与形态如何,内心关于文化消费认同的“真实世界”怎样开展等方面研究较少,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认同的文化融合、消费认同、消费行为的综合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认同的差异化,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与大数据问卷星调查,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视角探析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影响因素等方面,以期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同感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调研分析

(一)调研的方法和样本统计描述

根据2018 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定义及范围,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主要指教育型文化消费和娱乐型文化消费,可概括为包括文化艺术教育与辅导、购置阅览书籍、文化休闲娱乐、景区游览、休闲观光游览、体育健身、文化传播广电音像制品、学习技能、参加讲座培训、数字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方面。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关文化产品及服务消费的调查问卷,并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和问卷星微信平台调查问卷填写回收两种形式来获取调研数据。实地调研的地点涉及江西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万载县工业园区、上高县工业园区、袁州区工业园区、丰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问卷星调研涉及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宜春市)、广东省(东莞市、深圳市、佛山市)、浙江省(温州市、海宁市、宁波市、台州市、衢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徐州市)、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巴中市、广安市)、湖南省(长沙市),被调查者的工作行业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灵活就业、个体工商户等五个领域。在历时五个多月的调查过程与整理中,得到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调查问卷的有效样本895 份。样本统计结果大致如下:男性比例为57.14%,其中20岁以下占3.9%;21-30岁占37.66%;31-41岁占40.26%。他们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的占18.18%;3500 元的占53.25%。他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0 小时占15.97%;40-60 小时占70.65%;60 小时以上14.38%。在消费支出中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50元以下占20.78%,50-100 元占27.27%;100-200 元占25.97%;201-300 元占11.69%;300 元以上占14.29%。平均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3.9%;初中占33.57%;高中占23.18%;大专及以上占4.29%。外出务工年限5 年以下占26.43%;5 年以上占73.57%。

(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预期需求表现更加强烈

20 世纪80 年代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80%以上都有过大中城市务工经历,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农民工,且受到城镇一体化的影响,逐渐表现出与城市居民相似的文化消费需求,渴望融入或模仿城市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受调查者中95%以上都使用过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听音乐、聊天交友、阅读书报杂志等互联联网信息服务,80%以上受调查者对休闲旅游与景区游览、文化休闲娱乐、子女文化艺术与辅导以及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可穿戴智能文化产品,均有较强烈的需求意愿。

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模式仍然比较单一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对以旅游、教育、娱乐、健身等为代表的文化服务消费和以音像制品、书报杂志、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消费,表现出较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的需求欲望,但由于受收入限制、家庭开支压力以及工作时间普遍较长等因素的影响,近85%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消费力不从心,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更多倾向在子女教育消费、手机信息聊天与游戏、棋牌娱乐等方式上,特别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信网络覆盖率的扩大,7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到业余时间均具有手机依赖症,而对以参加教育、购置阅览书籍、学习技能、参加讲座培训以及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方式来提升自我能力、个人素质等的内显性文化消费模式,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新生代农民工外显性与内显性文化消费差异呈现不均衡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方面除了子女教育消费外,对个人的文化消费方面更倾向用于手机、服饰、上网与手机游戏、聊天、电商平台购物、棋牌休闲等外显性文化消费,而对学习技能培训、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馆、影视、书报杂志等内显性精神层面的文化消费投入明显较少。调查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拥有率高达99%,而且8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都希望通过购置品牌手机的方式来弥补城乡身份差异与情感鸿沟。在购置手机等电子产品方面的消费上,消费在300 元以上的比例高达40%;移动上网方面消费达到50-100 元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占47.69%;近8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有过手机游戏、聊天的经历;近60%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过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物体验。在棋牌休闲方面的消费,没有参与过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仅占10%,消费在1-100 元的占43.3%;消费在100 元以上的占17%。在学习技能培训方面,消费在100 元以上的仅仅占2.41%;没有参与该项消费的占55.49%;消费在1-50 元的占30.1%;51-100 元的占12%。在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内涵提升上的消费方面,无参与的比重占78.2%;在影视、戏曲、文艺演出等方面的消费,没有参与的比重为72.46%;在阅读书报杂志的消费方面,无消费的占36.78%。消费在1-100 元的占46%,消费在100 元以上的占14.8%。

4.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文化消费转型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的结果跟王婉婉(2019)的调研研究结论相类似。例如:新生代农民工经常参加所在社区文化活动的人只占4.86%;偶尔参加的占23.24%;一次也没有参加的占44.83%;不知有社区文化活动的占27.07%。这也表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状态既游离于传统的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又难以接受城市文化模式,更多的是对城市文化消费的一种外表性模仿与跟风,缺少对自身文化转型的“自知”,无法或较少主动开创富有个性色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

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文化消费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

1.文化程度的影响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城市居民而言,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能够较好地学习和获取更多信息,也因此约束了他们文化消费方式的多元化需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消费参与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一般都只能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中的简单体力劳动,对提升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讲座培训等文化消费模式普遍不感兴趣。

2.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尽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水平超过3500 元,但由于他们一般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比较多,每月经济收入水平突破5000 元的比例却较低,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水平依然普遍不高,而且他们一般远离家乡,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以及受到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等影响,因此对于提升精神层面的文化消费支出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文化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文化消费主动性的缺失、文化消费方式单一化。

3.工作时空条件的影响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一般集聚在某些工业区、建设工地、厂矿,远离市区和缺乏与城市居民的更多交流,这种工作空间上的限制,导致他们城市文化生活的缺乏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多元化文化消费。另外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 小时的比例高达一半以上,这种工作时长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更多的空暇时间进行文化娱乐等消费。

4.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渴望能融入城市生活,但由于其自身素质和社会因素的限制,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往往不够强大,甚至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与城市居民平等交往的障碍,这也常常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自信心,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制约了其自身文化消费的需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展示其融入城市生活的身份认同,他们对外显性的文化消费需求往往比内显性的文化消费需求更多一些。

(二)公共文化消费品及社会制度等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

1.政府、社区、企业等公共文化消费品供给的影响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到其自身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弱势的影响,政府、企业、社区等社会提供的诸如图书馆、阅报栏、体育健身中心以及必要的技术培训等公共文化消费品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方式应是必不可少的。但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务工的社区、企业大部分存在着文化消费资源短缺和供求渠道的不畅通,这也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单一化、对文化消费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保障制度不均衡的影响

尽管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社会各级人员“五险一金”社会保障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但由于农村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和部分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依然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给务工人员购买的社会保险要么是最低档、要么是内容不全面,一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等社会保障也将农民工排斥在外,新生代农民工往往被视为既有别于传统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这些由于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供给不均衡,无形中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成本,也给他们带来了预期的不确定性。

3.城镇就业机会不均衡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较上一代农民工在文化、思想上均有较大变化,在城市务工和生活的时间也较长,但农民身份依然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务工能够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或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相对较差,即使是从事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也有可能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别,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些就业机会的不均衡性供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较大的冲击。

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从自身的角度提升文化素养

新生代农民工是丰富自身文化生活的主体,其自身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重视程度是丰富文化消费方式的主要动因。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应摒弃一些打牌赌博、上网聊天、刷抖音、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整合时间多用于知识充电以提高文化水平。定期参加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技能培训、讲座,参观博物馆、文化馆以及农民工学校等,提升自己获得更高工资的劳动技能和精神文化层面的素养,同时也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只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认识到了多元的文化消费方式、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其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文化生活、丰富文化消费方式。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进行文化教育消费大转型,使其家庭教育消费投入由以前单一以子女为主逐步扩大到家庭所有成员,寻求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力的受教育途径和“量身订制”的个性化文化教育服务,从某一种文化教育形式转向多样性的组合文化娱乐投资模式,促进其文化消费需求向自主型、个性化、多元性转型。

(二)从政府的视角促进就业公平与社会保障的完善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消除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差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机制,整合与统筹社会文化教育资源,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体系,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性、技能性和发展性,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职业能力和辨识能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和价值的市民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和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工资不拖欠等各种社会保障权益的监督力度,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抵抗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减少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的心理恐惧,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文化消费多元化和高质量的追求。

(三)从企业、社区等社会组织的视角就近增加文化消费的供给

企业和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所,就近增加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时空约束对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企业和社区可以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免费或低廉的文化消费方式;社区和其他公益组织可以利用流动电影院、流动图书室送书到农民工所在的企业;社区组织农民工之家,开设体育健身室、书刊杂志栏、棋牌室等;创办农民工夜校或技术培训班,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在工作之余学文化、长知识、提高素质的机会。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不断增大,对现代文化消费的多元化的需求更加旺盛,社会应更加重视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
新生代大学生发展的特征、矛盾与对策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