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2021-11-22 08:27张玉笛云南永盛会计师事务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内审督导

张玉笛 云南永盛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监督评价方式,有利于了解内部治理结构,衡量经济状况,现已成为新时期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工作内容。受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环境也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内部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于审计质量的控制,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方可保障内部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此,针对审计质量的加强、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内部审计督导不严格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内部审计督导是关键工作,是关乎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内部审计机构未独立设置、内审人员素质能力与审计需求不符的境况下,内部审计督导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若是此工作不严格、不到位,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1.内审机构未独立设置

由于内部审计在单位行政管理的领导之下而开展,需由本单位为审计人员发放薪资福利,在此种不够独立的内审工作开展形势下,内部人员的角色投入不充分,难以实现客观性的审计与评价,因而审计质量会受到制约,难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一致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因而其知识是否专业、经验是否丰富、是否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良好的判断力均会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由于当前阶段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能力并不高,内审工作难以实现纵深与全面发展,从而会导致审计质量不符合预期。

3.运用信息技术审计的能力不足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会计信息量大增,其中不乏不够准确或虚假的信息内容,因此会导致审计失误率的增加。加之会计核算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更广,在审计责任提升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并且部分审计人员不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因而会影响审计质量。

4.审计程序及方法应用不当

目前,内部审计常用抽样审计方法开展,但因审计不全面,难以通过个别判断而准确了解整体状况,审计结果会与实际存在偏差,会影响审计结论的精准性。同时,现代审计更加注重于成本效益,因而审计时可能会对繁琐的审计程序进行简化,会使部分关系到审计结果的程序被忽略,因此难以保证审计结构的准确性。

5.缺乏专业性内部审计人才

现代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内容也持续增加,然而资质齐全、水平高、经验足的专业内部审计人才数量不足,致使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成为了审计风险诱发的直接原因。

(二)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1.未以内审工作准则为依据

内部审计中存在规范性不高、易遗漏重要审计内容的现象,此外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与全面,会制约资产质量及运营状况审计方面的精准性。

2.审计方法不科学

风险项目控制样本量的选用不科学、过于注重样本数量而忽视样本质量均会影响审计质量,并且若是存货计价方法及质量的审核不够严格,未针对现行价格及所有权限进行严格的审查,也会使审计人员难以了解真实的存货情况,从而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3.审计取证缺乏可靠性

取证过程中未全面收集证据要素、取证过程不够清晰或所引用法规不适合,过于注重基本证据忽视了辅助证据,或是签证前未严格审核审计证据、签证后未充分分析审计意见、未合理应用审计资源均会导致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具备可靠性。

二、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一)严格开展内部审计督导工作,实现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1.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

组织结构设置当中,应将内审机构作为独立部门而设置,并保证审计岗位的独立性。既要保证内审人员能够独立性开展工作,也要保证经费提供的独立性。确保其审计职权能够不受任何干扰的行使,从而实现更加客观与公正的审计与评价。

2.加强内审机构及人员素质建设

应对当前的内审人员选拔机制进行调整,选用技术过硬、资质齐全的人员担任内审职责。同时,应对内审人员的客观、廉正工作的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内审人员的再教育使之能够顺应当前形势需求而规范性开展内审工作。此外,还应组建专业化内审团队,从外部吸纳或于内部培养一批专业性、高素质内审人才,为审计风险的规避提供稳固的人才基础。

3.强化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育

加强学习,增强内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与了解,创新审计方式,全面梳理审计程序,将内审监督与审计评价置于同等地位,确保内审服务提供的同时予以严格与全面的监管,将审计风险的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当中,严格进行审计风险的分析,加强风险措施的应用,在审计质量有效保证的基础上,将分析性检查、实质性或符合性测试等多元化审计方法引入审计工作当中,通过对不同审计证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分析,从而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4.构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

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机制,机制的构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程序建立过程中,重点考察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专业性与能力精湛性,建立分级式的督导制度,实现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及程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审计质量提升的目标,确保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或消除。二是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引入主审负责制,针对审计底稿实施三级复核,审计部门的主管也要加强巡视,还应严格进行审计项目的质量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实现对单个项目审计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二)提高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力度、做好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以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为依据开展内部审计

(1)做足内审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加强内部审计项目确定的合理性,以中心工作为核心,分析基层职工重点关注的问题,了解与单位经济效益存在直接关联的内容,从而实现审计项目的科学制定。分清业务主次、明确审计重点,列清审计事项。同时,应于审计之前开展严格调查,筛选各层级管理人员与之沟通,通过谈话掌握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内控意识,了解其对内审及外审工作的看法。依托于审计软件进行经济业务台账数据的调取与查阅,并分析财务信息数据,了解经济业务体系及规模,明确所应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而对有必要加强关注的经济项目挑选出来。此外,还应科学严谨的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详细规定审计依据及方法,确定具体的审计内容,设计审计流程,并做好审计人员的分工。

(2)确保现场审计的科学开展

确保审计程序的全面与有效落实,对审计现场予以严格督导。由审计项目组组长全面监督与指导其他审计人员,确保现场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并分阶段进行审计交流会议召开,对审计进展进行公布,了解审计配合度状况,共同讨论分析审计中的问题,明确审计中的风险,通过问题的解决及风险的规避确保现场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规范性编写,做好与被审单位的沟通,确保双方的有效配合,并说明审计问题,以免因思想认识不一致而导致误判问题出现。

(3)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质量控制过程中,要确保报告涵盖内容的全面性,保证审计报告内容的精准性与真实性,确保其合法性。还应提供客观、公正与充分的审计证据,严格开展审计报告的复核,实施三级复核制,分别由主审、项目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各进行一次复核,以保证审计报告质量。此外,可组织审计报告会议,被审单位、相关部门均需列席,共同进行审计信息沟通与交流,由相关部门针对审计报告给出意见,提升审计报告的完整性。

2.科学选用审计技术方法

应以审计证据各自的特点为依据合理进行审计技术方法的选用。同时,应制定出具备实现可能性的审计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审计方法。可采用多种审计方式搭配应用的方式进行特殊审计事项的审计,且可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审计工作予以支持,以实现审计质效的提升。此外,还应基于审计项目量的多少合理进行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

3.可靠性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获取时,应尽可能通过独立性途径进行证据获取,以保证其与审计事项关联性高、证据数量充足且详实可靠,确保审计证据较为客观并独立存在。应秉持及时性与高效性原则进行各个审计项目证据的获取,以此提升审计证据的可信度。且应将审计证据获取成本纳入考量,确保获取到充足、适度的样本量,并应重点把握样本量的适当性,保证其可为审计意见的形成提供依据,可实现审计证据的可靠获取。获取审计证据时,还应判断审计证据的相对重要性,重点分析审计中这些审计证据对审计目标的达成所起到的作用如何,根据其作用大小而明确审计的重要性,对作用不大或完全无用的证据进行淘汰。此外,还应对来源存在差异的审计证据展开相互验证,并针对审计证据展开分析性论证,通过对会计资料进行测试而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其所反映出的趋势、整合审计信息合理进行审计证据的推理与分析,科学进行审计证据的评价与选用,在保证审计证据可信度的基础上实现主动性与有目的性的证据获取。

三、结语

要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实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了解,并对影响审计风险质量、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针对性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策略、审风风险规避策略的制定,从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严格开展、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力度的加强两方面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从而达到内部审计风险有效防范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内审督导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标准审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