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2021-11-22 23:51胡立法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专业课课程体系

胡立法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新时代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高校要加强,在中小学阶段也要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關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这种教育方式的转换、育人模式的转型,为课程育人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价值引领和效果牵引,按照“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体系,结合学科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课程育人工作,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构建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新时代,要实现全课程育人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既要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其他课程涵养的育人价值,寻求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交汇点、契合点,完善以“立德树人”为圆心,以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为同心圆的“大思政”课程体系。通过推动思政课显性育人与其他专业课、实践课隐性育人相结合,形成“熔炉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

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深化育人共识,挖掘育人潜能,创新育人模式,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厘清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程的“思政”定位及其边界,强化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对话交流,促进“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融通,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实解决好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两张皮”问题,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作者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专业课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