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和意义

2021-11-23 19:15梁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就业指导思政

文/梁辉

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引入思政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其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就业观以及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从而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高校的思政课本中重点讲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旨在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1]。思想认知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认知便会产生怎样的观念,并影响学生的行为。而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开展职业生涯,进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思政教育培养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备正确的“三观”,学生才能在职场上得到顺利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高校教师需要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利于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提供助力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究其原因,是高校思政课内容过于枯燥烦琐,缺乏生动性。大多学生都认为思政课是可有可无的乏味课程,加上理论性的知识较多,使学生更加缺乏学习兴趣。若将思政课和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便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政课知识的重要性,也使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2]。在以往的思政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总是比较空泛,理论、方针信手拈来,却很难让人找到其实操性与落脚点。而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融合,将能极大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思政与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政课”的内容主要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又可以引导学生增强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此外,思政课上的政策中有很多就业相关政策,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对与自己工作方向有关的资源。所以,将思政课融入就业指导中,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职业方向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在思政课上,教师需要注意不可拘泥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四)就业指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载体

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临近毕业时,应当将其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以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使其更加明晰当前的就业形势。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们真正实用有效的求职技巧和求职方法,使自身的求职能力得以提升。在指导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并将其渗透于整个过程,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系统、全面、专业化、人性化。

(五)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教育的保证

从目前高校的就业状况来看,薪酬成为学生寻找心仪工作时的重要衡量标准,过分注重薪资待遇使他们很难遵从内心所想选择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反而容易失去初心。这样不仅难以发挥高校学生在社会中的价值,更容易使社会大环境变得物欲横流,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所以,向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端正其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其选择能为之奋斗终身的工作作为事业,在工作中保持一种使命感和理想信念,并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促进大学生合理择业、科学就业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核心工作内容。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形势也非常地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3]。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更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抱负,从而提高应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坚韧的意志,为理想的职业而奋斗。这样便能实现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双赢,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将国家施政方针与就业政策分析相结合

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突出就业政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与自身生活的紧密相连,从而提高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更加积极地参与思政课堂教学。我国高校应当在思政课上对时政新闻、党和国家的政策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并与就业政策分析结合起来,以便使学生更加了解就业政策。了解相关的就业方针和政策,能够提高学生了解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更顺利地融入社会。

(三)在思政课中增设就业创业模拟课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就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国家新出台的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行分享讨论,并带领学生模拟创业的全过程,如资金的筹集、店铺的选择、市场范围等,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高校还可以为学生设立专项的创业借贷基金,使学生通过借助少量的资金实现校内创业,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为将来真正创业提供可能。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思政引导,使其学会运用当下的政策分析各行业的发展利弊,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为创业之路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学校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社会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从而推动他们成功地实现创业。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家长的宠溺中,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惊慌失措,无法合理地解决问题,以至于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较差。有些学生则是家庭条件不好,面临辍学的可能,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压力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从小就缺乏家人的关爱,以至于性格比较孤僻,难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若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教师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教师的帮助,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以更加阳光的心态参与就业。

此外,还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心。如今的“80后”和“90后”是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的主要人群,这一群人肩上有着很沉重的担子,不仅面临就业的压力,还需要考虑赡养父母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加重了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在高校上学期间极少参加社交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更是缺乏相应的实习经验,所以在毕业之际,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感,也缺乏对父母和他人的责任感。这些因素都使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道德素质,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五)深化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需要增强其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为学生讲解一些实用性的求职知识,让他们更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就业价值观,使其能够选择一份更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简历、组织学生开展面试演练、无领导小组讨论等,通过更多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就业技能,从而提高个人竞争力,帮助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结语

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并且,就业指导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指点迷津,帮助其更好地择业和就业。这两个方面都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使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高校应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使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课就业指导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