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香包传民俗情,巾帼力量助振兴梦

2021-11-26 16:14马博赟刘绮莉邵卿耘金子祺杨怡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

◎马博赟 刘绮莉 邵卿耘 金子祺 杨怡葳

一、调研背景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庆阳香包又叫“荷包”“绌绌”,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做成的精致漂亮的刺绣品。庆阳香包意蕴深邃,富含原始生命气息。作为庆阳端午节的民俗物品,香包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庆阳香包绣制获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包的从业者大多为女性,她们是推动庆阳香包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调查意义

围绕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组进行了问卷发放与人物访谈活动。其研究意义如下:

第一,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民俗产业发展及转型路径。庆阳香包产业实际面临着与时代脱节、受众减少、缺乏实践环境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香包文化产业可以借助非遗产业,与乡村振兴、妇女就业密切联系,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重新上岗,缓解经济压力。

第二,凸显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从事香包产业的妇女不仅解决乡村劳动力的短缺,也实现了妇女自身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才素质的正确选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女性赋能相结合,引导农村妇女自立自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妇女就业。

二、调研概况

(一)香包认知

问卷人群以16—25岁的人群为主,他们普遍认为目前香包刺绣产品的发展受限。八成以上人认为香包图案过于简单,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部分中老年人也希望看到新颖香包图案。97%的人认为香包用途过于单一,以装饰驱蚊为主。目前市场上拥有相同功能的替代品数不胜数。同时,香包不再适应在腰间佩戴,无法自由搭配现代服饰。

(二)香包生产企业

以HFD公司为例,受到疫情的影响和网络的冲击,香包生产企业面临严重缩水,目前香包销售情况只有在传统佳节和送礼馈赠的时候才较为乐观;其次是地域限制,香包在西北还有北上广深等城市,销路可观,北京是西北地区以外最大的销售地,占比16.3%,其次是上海,占比14.13%。西北地区占比42.39%。在其他地区,百姓接受程度不同,香包的销售都受到相应的限制。

(三)香包企业员工

公司员工83人,多为30到50岁之间,95%以上是农村妇女,其中30%是残疾人和贫困户,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大都是初中水平。公司中的多数人家庭结构是男性外出打工,女性在家照顾老人小孩,靠手工活补贴家用。工资平均在2000到2200之间,由基本工资、技术工资、工龄工资、午餐补贴以及全勤奖构成,有加班补贴。公司管理层表示,农村妇女现在更愿意外出打工,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不愿从事这项工作。

(四)香包产业的发展

目前,庆阳有香包刺绣等营销公司42家,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产值达5000万元。其中龙头企业在国内外设立营销窗口15处、开设网上营销窗口7处,年销售产品40多万件,销售额近2000万元。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地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富民产业。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政策帮扶。政府先后培训输转“陇原妹”家政服务员3320人,开创庆阳香包品牌,培训“陇原巧手”3219人,帮助引导贫困妇女依靠技能摆脱贫困。

三、现状与问题

(一)产品样式单一化、缺乏创新动力

手工香包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艺模式、道德理念和民族特征。庆阳香包注重手工制作的精细,其制作过程繁杂,但一味地强调“原料、工序和手法的原汁原味”,导致了产品停滞,未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产品难以融入新兴市场。家庭式作坊为主的企业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少自主革新和产品再研发的能力,最终造成产品附加价值偏低、企业收益普遍较差的现象。

(二)从业人群女性化、中老年化

香包生产是“炕头经济”,是农闲时的娱乐消遣。一方面,与时俱进的创新不足导致香包产业的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业界缺乏年轻工匠的加入。香包制作周期过长、附加值不高、薪酬待遇低促使香包生产员工中年轻人严重匮乏。传统手工业的员工同样面临老龄化与消极化的严峻局面。

(三)政府文化引导力薄弱、企业融资困难

在传统香包文化的传承中,政府处于政策制定者的重点角色。调查中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仍难以撼动市场和社会力量,企业发展的成效与活力不足。经营者普遍表示资金是重大阻碍。对于香包企业而言,由于知名度差、企业结构优化缓慢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和他人的入股融资。尽管疫情期间持续产品创新,制作了防疫香包,但缺乏政府专项扶持,香包行业的企业普遍受到剧烈冲击。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整体设计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承载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庆阳香包企业必须把产品的精湛工艺与品质放在首位,树立对工作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把追求至臻品质作为自己的职业信念,钻研技艺研发高品质香包产品,塑造优质品牌形象。

作为手工艺品,要注重挖掘香包的实用价值。可以通过利用现在成熟的工艺技术来进行产品创新,例如,在服装上进行剪纸造型的图案、除了香包之外缝制一些能装驱蚊药材的衣服间隔,不仅让服装美观大方也能让其有更多的功能性。

(二)做好一线生产女工的经济补贴和权益保障工作

香包企业中女工受教育程度基本都是初中文化,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对此,公司应组织女工参加专业技能知识讲座来提高其业务能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女工队伍,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内部凝聚力,保持员工积极的心态,为她们提供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安全干净的生产环境,对于在女性孕、产、哺等特殊时期给予其特殊劳动保护,避免其参与有害作业,完善企业内部制度,重视来自女工组织的意见或建议,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让女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吸引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加入

问卷显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香包的功能、风格、用处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所以传统文化产业亟需年轻人新思潮的涌入,在把握传统风格的同时加入时代特色,在图案、工艺、造型方面展现出新兴风貌,符合当代审美。

1.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推动民间艺术走进校园

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香包、刺绣、剪纸兴趣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传统文化之美,有望为未来传统文化产业培养人才。同时可以将庆阳当地的一些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以聘请的方式邀请进校,进行理论性教学,学习专业知识。此外,政府应该出面和行业协会协商,提供给学生进入厂房实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熟悉其生产乃至整个系统的运营流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其一,开辟多样宣传方式。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香包公司参加国内外的文博会、非遗展览会,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并设置销售窗口拓宽销路。2002年后,庆阳市政府每年举办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借助多种节庆会展对外宣传庆阳香包,但结果不尽人意。当前疫情冲击下就更要加强网络销售与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进行香包销售,既把零售商从固定的店铺中解放出来,也降低了香包销售的成本,同时扩展了庆阳香包的消费群体,提高庆阳当地人民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要有效地提高庆阳的社会影响力,需寻求与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媒体品牌合作。2018年,庆阳市喜获十佳魅力城市殊荣,庆阳香包也获得“《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旅游文创产品”,借此庆阳香包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0%。

其二,强化规范的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规范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方式改变香包产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强化市场监督。从金融经济上支持香包生产个人和企业,提供宽松小额贷款,解决后顾之忧。

3.多产业融合

发动旅游业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和当地文旅局做好文旅融合工作,利用好当地的文化广场、民俗商业街、历史古村落等最大程度发扬庆阳市的文化资源、民俗特色。在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可由民间艺人现场展示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并邀请旅游者参与其中,使游客沉浸在独有的民俗文化环境中,这样能在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

五、结语

庆阳香包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精神和民俗文化内涵的延续和传承,承载着西北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调研团队以此为契机,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宣传方式促进庆阳香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香包送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