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1-11-26 10:56林晓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林晓琳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新时期下,一些教师尝试应用文学氛围实施阅读教学,在加深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言,文学氛围能够帮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以下就文学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提出结合文本、利用设备、多样设计以及共同讨论等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氛围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2.008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涉及不少内涵深厚的文学作品,所以文学氛围的应用就成了阅读教学的迫切需要。文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感知作者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推动分析解读、审美鉴赏等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文本阅读创造更多的可能。结合实际教学中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不足常常不能从文本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而文学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帮助。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文学氛围的有效应用呢?具体如下。

一、走进文本,感知意蕴

“书读百遍,其義自见”,在文本阅读中,首要任务就是聚精会神,进入作者创设的场景之中,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更是阅读经典的态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有针对性地挖掘、剖析教材。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认真地解读、钻研文本,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因为只有当教师把握文本核心,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于学生来说,则应当进入文本、深入感知文本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阅读。那么,如何进入文本、感知文本呢?文本批注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所谓文本批注,主要指的是在文本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经典桥段或是难以掌握的语句进行标记,并且在旁写上自己的想法、见解,为阅读的深入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阅读全文,并且做好相应的批注,如下:“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记录,现在请大家拿出笔,在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做好标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批注。通过巡视,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文中的“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进行了标记。对此,教师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会标记这句话?通过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发,纷纷就此展开表述。有的学生在说:“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老汉是一位临危不惧、冷静果断的人!”还有的学生说:“从侧面反映出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可以发现,上述教学并无过多的形式主义,而是在文本的批注中进行,引领学生的情感走向深处,更好地感知文本的意蕴。

二、借助设备,渲染气氛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各个教学场地基本都配备了信息化设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优势,以图片、视频等进行生动的呈现,让原本沉闷、乏味的阅读课堂变得更具生机与活力,进而实现文学氛围的营造,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文本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最终取得更佳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以及《开国大典》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图片或者影视片段,为后续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将已有设备利用起来,为学生呈现课前准备好的素材,让学生认真观看。可以发现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视线纷纷落到大屏幕上,全神贯注地观看影视片段。如此,不仅较好地实现了文学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印象深刻。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学氛围、媒体设备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它可以将学生带入文本场景,深化对文本内涵的掌握。

三、组织活动,趣味阅读

阅读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再将信息内化的过程。由于各方面能力仍存在着不足,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分析、思考、总结文本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会在一次次无法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的挫折下逐渐减少阅读的自信心,也逐渐失去语文阅读的兴趣。在应用“文学氛围”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时,教师应当关注到这一显著问题,尝试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去改善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阅读魅力,构建阅读信心。从“文学氛围”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引人深入、促人感悟的优势,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关注到趣味性、多样性的原则,设计出来的活动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也更能投入到文学氛围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即将文学氛围与多样活动相结合使得二者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设有趣的课本剧环节。由于本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教师可以请学生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扮演陶罐的角色,说陶罐的台词,另一人扮演铁罐的角色,说铁罐的台词。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通过文本的描写与对话的内容分析陶罐和铁罐的心理活动,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与对方对话时的神态与表情,或是肢体动作上的变化。于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来告诉学生陶罐和铁罐的心理活动相比,这样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文本,使文学氛围在学生的沟通合作中得到更好的创设。同时,这一活动是有趣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性格活泼、喜欢模仿又富有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共同讨论,拓展思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多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即保证学生会读、会写字词,而忽视了学生思维与技能的综合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出现了欠缺。阅读活动中这一欠缺就表现在当学生独立面对阅读文本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虽然能够理解文本的浅层含义、字面意思,但不具备足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本看思想的能力。但是,若教师突然要求学生独立分析、研究文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如前文所述,因为能力不足,在突然接触到许多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遭到消磨。因此,在笔者的教学研究中对“小组讨论”的方法非常重视,将文学氛围与小组讨论结合后既能促进学生思考,又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得问题难度下降。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老舍先生朴实的笔触了解到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基础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中的文学氛围,促进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为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或是“无从下手”的情况,教师在小组讨论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引导式问题,通过难度递增的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北京的春节》中的文学氛围。如,教师可以提供:作者是如何介绍北京的春节的?借助文章,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让你介绍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会选择什么?又会如何安排、如何描写呢……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文学氛围得到了极好的构建。学生既能对《北京的春节》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又能结合日常所得、过去所学进行更广、更深的思考,同時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也获得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小组内的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推选出发言人进行班级范围内的分享与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内部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学氛围,最终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其价值不容小觑。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积极革新、优化阅读教学的理念,从走进文本、感知意蕴,借助设备、渲染气氛,组织活动、趣味阅读,共同讨论、拓展思维四个方面入手,努力为学生构建优良的文学氛围,促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其中,进而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张燕琴《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文学熏陶》,《文学教育》2019年第24期。

(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部编教材第二学段中运用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902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