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1-11-26 10:55陈景和
考试周刊 2021年80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信心初中历史

摘 要:福建新中考将初中历史列为了省级统一考试科目之一,这对初中历史教学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机会在于,被列入统考计分之后,初中历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学生也开始重视起历史学习了。挑战在于,“两考合一”,不制定考试大纲,命题增强试题开放性,新中考改革更重视“教学导向”和“实际需要”。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仍“一双鞋穿到底”,那势必会无路可走。因此,面对新中考这一挑战,只有及时改变教学思想,树立教学改革的信心,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着重培养,才能轻松应对。为此,文章从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意义出发,对其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素养;信心

一、 引言

通过对福建新中考改革方案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新中考摒弃了以往只重视试卷难度、题型的考试观念,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实际需求”和“教学导向”上,所以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成为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和学习这门科目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初中历史而言,由于其理论性、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较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斥历史学习。所以,在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必须要有所作为,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才能赢得新的生机,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 新中考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意义分析

(一)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素养培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历史的人文性特点。指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对古代人类发展的经过进行分析,有利于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历史课程教育不仅仅要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还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历史的人文情怀功能得以突显。由此可见,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对历史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历史教学内在规律有深入的发现和把握,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高效历史学习的同时,得到创新能力、历史情感、學习动机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进而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为将来社会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初中历史价值观念教育需要历史素养的培养

从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推行要求中都可以看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尤其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后,历史教学有了新的标准,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传授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万事万物有科学的、系统的、辩证的看待,并能够有自己的准确的认知。然而,想要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必须要让学生对事物好坏有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够通过对历史的领悟对自身三观有所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可见,价值观念教育与历史素养培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其历史素养能力的支持,所以初中历史价值观念教育需要历史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需要历史素养的培养

当前社会已经正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使得社会对“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创新性思维是“高精尖”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因此,初中历史教育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育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能够结合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和加强,进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内容,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任何学科教学都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得到深入实施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

(四)初中历史课程价值体现需要历史素养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历史课程教育工作者应当扪心自问这样一个问题:历史课程在该学年段的作用是什么?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教师才会主动从素质教育理念中寻找答案,明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能够让教育对象明确运用历史知识的价值,懂得历史除了应该解释人类发展长河中一些人或事物存在的意义,还能对其中发生的背景、因素、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历史素养的培养。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在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授课,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让学生通过史实分析、评判性分析,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此才能将历史课程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 新中考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知识就好似天上的繁星,地上的牛毛一般多。不仅信息丰富、多元化,真假参半,还存在各式各样的观念,这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从这一学科特点来看,取其精华、实事求是是对这门课最好的总结和建议。在初中阶段,历史教材虽然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其中的观点并不全面,与“真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只是单纯地“用教材”“教教材”是很难将历史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时,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提高和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的整体历史观意识。历史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只从一个方向和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史实,那只会了解到历史的一部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不全面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层次上去了解历史,从而发展学生的整体历史观意识。例如,在开展“贞观之治”这一知识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从“贞观之治”前、后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在“贞观之治”前,唐朝当时的社会现象;在“贞观之治”后,唐朝迎来了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局面,人民都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这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改革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在过程中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整体历史观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当下德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科教学急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情怀培养资源,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进而产生对祖国的自豪感;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在面对弱小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让学生以身为中国人为豪,从而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历史史实评判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情怀,使历史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突显。

当然,历史意识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这些,还有时间观、文明史观等,这些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文章不再一一赘述。

(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深化

历史思维能力是决定学生用历史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因子,也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一种外在体现。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问,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采用阅读、探究、整理等多种方式得出最终的答案,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其中,进而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操作方法有:

第一,创设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干瘪的问题很难激起他们的回答欲望和积极性,而缺乏探索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发挥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关北京大学的资料引出问题:“有一所大学已经有120多岁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给中国教育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们知道是哪一所学校吗?知道它的前身是哪所学校?创办于哪一年吗?”然后,教师引出新课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跟随北大的脚步,去探索我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这样的问题内容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回答欲望,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能让学生了解北大的过去与现在,使其时空观念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设置合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新课改的提倡下,小组合作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任务的推动下,自主、深入地探究学科知识,还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探究任务,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和探究,以使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例如,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历史问题,让学生尝试通过历史资料证明“外交、开放”的重要性,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对学习外交的成就、作用和意义等内容充满积极性,从而为小组合作教学提供支持。然后,教师直奔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推动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阅读理解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形势的内容,说明当时的外交环境是什么样的。以此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知识重点的学习。在总结和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完成第二个合作探究任务:面对国外的形势,中国应该采取哪些外交措施应对?以此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及水平。

(三)构建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模式

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通过记笔记、做练习题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知识,这对学生解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想要发展学生的素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模式,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初中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作铺垫。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开始新学期、新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拟定一个学习计划,如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自己比较期待的学习内容有哪些?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历史进行有选择性、自主性的学习,这使得学生拥有了很大的学习自主权,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课堂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反馈,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把握,从而为其自主提升提供方向。再次,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上文提到的问题教学法、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这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有积极作用。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作业形式,采用情境剧、手抄报、调查等实践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结语

在新中考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应当有所转变,要着重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力,只有這样才能适应新中考的要求,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36-237.

[2]徐新.培养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J].历史教学问题,2016(4):129-130.

[3]施文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138.

作者简介:

陈景和,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信心初中历史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