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8 07:44蒋宇航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组块语块构式

蒋宇航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 400700)

语块是自然话语中常出现的一些组块显现的单词、结构等,例如汉语中的“不仅……而且……”“爱买不买”等结构,英语中的“be engaged in”“of course”等结构。在教学中,人们往往注重词汇、语法等内容,却对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成员重视不足。而往往就是这些被忽略的内容导致学习者出现知识掌握不稳固、不全面的问题,语块教学理论的出现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新的指导。

一、语块相关研究

(一)语块的定义

1.国外关于语块的定义

语块定义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iller(1950)的提法。他依据研究提出“组块”概念,指出“组块能将单一分散的小单位信息聚合为更大单位的信息。”之后,Jespersen对语块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Wray(2002)指出语块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取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或分析”[1]。

语块的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长期的研究热潮,语言学家从多种不同层面对语块进行定义,可以从中明确语块整体性和预制性的特性。

2.国内关于语块的定义

刁琳琳(2004)从语块的构成出发,指出语块的组合单位是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以上的词,这类组成词通常共同出现,是能表达一定意义且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语言现象。[2]

陈万会(2008)从心理现实性对语块进行了描述,指出语块的积累不仅可以节约信息的搜索和提取时间,还可以促进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复杂性和地道性。[3]马广惠(2011)则从语用功能出发,指出语块“由多词组成,能够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4]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众多语块定义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语块的固定性、生成性、意义整体性等特点。

(二)语块的分类

1.国外关于语块的分类

根据语块的形式和结构,Nattinger和DeCarrico把语块分为聚合词、搭配短语、固定句型、句子框架四大类。聚合词指形式和意义都比较固定,成分不可分割的词组。搭配短语指具有半固定的形式和意义,各成分共现频率较高的词组。固定句型指形式和意义凝结在一起的名言、警句、谚语和社交公式语等词组。句子框架指能为整个句子提供基本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填入短语或句子等其他句法成分,具有较多变化的句式结构。

2.国内关于语块的分类

周健(2007)主要从语块的结构出发,将语块分为三类。[5]一类为词语搭配组合,这类组合使用频率较高,如“共商国是”。一类为习用短语,如惯用语、熟语等。另一类为句子连接成分。

钱旭菁(2008)从汉语本身的层次性出发,根据汉语的语法单位层次,将语块分为词级语块、句级语块和语篇语块三类。[6]其中语篇语块有儿歌、歌词、宗教经文等。

袁瑞玲(2012)从更大的层面对语块进行了分类,袁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句群层面对语块进行了划分。[7]在这一分类方法中,词汇层面的语块包括高频搭配语块、词汇框架结构语块和顺序语块。句子层面的语块有关联词语块;句式框架结构语块、单句语块和熟语语块;句群层面的语块又可分为话轮语块和段落框架结构语块。

不同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袁瑞玲从句子层面进行分类这一分法,作为整体出现的语块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减少出现语序颠倒的情况。

(三)语块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1.认知心理学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在1956年对短时记忆容量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组块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与广度,在这一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克服记忆容量有限的策略,即“组块策略”。

由此可见,语块作为整体出现在教学中,有利于克服学习者短时记忆容量过小的缺陷,也可以在语言输出时更有效率地提取相关信息。

2.构式语言学基础

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这样一些思想:语言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构式;语法有生成性,但“非转换”;构式本身、构式之内的相关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都有意义;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

薛小芳、施春宏(2013)认为语块是一种特殊的构式,其意义并不是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语法和意义的结合体,因此语块在这方面具有“构式性”。[8]但语块是具有一定的交际作用的交际单位,因此更为具体。

综上所述,语块理论是一种符合认知心理学规律和构式语言学规律的教学理论,因此能够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突破短时记忆缺陷,生成更大的语言单位。

二、语块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Pawley和Syder(1983)指出,二语学习者应该在语块的学习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样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才能达到本族语者的准确程度和流利程度。Lewis(1993)在其著作The Lexical Approach明确提出语块教学法,并且设置教学对比实验,实验发现语块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对原材料的理解,同时也指出在理解语块的基础上并进一步生成未经过分析的整体语块是习得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外对语块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的习得,但同时也关注语块学习对二语学习者的帮助,这一系列研究也表明语块学习能帮助学习者建立成体系的语言概念。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

周健(2005)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感时,语块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钱旭菁(2008)提倡除基本教学内容外,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语块进行教学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靳洪刚(2011)在他提出的现代汉语十大教学原则中指出“利用人类信息记忆及处理规律,进行组块教学”。[9]语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一种语言单位,能够帮助学习者用来组织语言信息,更为流畅地进行语言输出。

2.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龙海英(2012)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册)中的语块数量和比例进行了统计研究,并结合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进行比较分析。[10]结论表明,《桥梁》在语块设计上较为合理,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语块学习。

李慧(2013)认为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语块的呈现方式主要有直接呈现和间接呈现两种。当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块呈现方式主要是间接呈现,而间接呈现出现的不明确、不清晰等问题将会造成学习者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块研究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可实行的教学设计,同时也有相应的改进意见。但也提出除关注语块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外,更应该考虑到课堂之外的情况。

3.汉语习得研究

江新、李嬖聪(2017)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为语料来源,被试是中高级汉语水平者,以考查其作文中使用语块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语块使用情况受到汉语水平与母语相关水平的影响。

房艳霞(2018)采用在两个自然班进行为期16周的语块教学的具体实验,考查语块意识的提高对学习者口语输出的相关影响。研究表明,提高语块意识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语块的再认与产出,但这不能使学习者在口语运用中说出更多、更复杂的语块。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块教学研究不管是在本体研究,还是在相关教学应用研究中都取得一定成果。其研究领域逐渐拓宽,与实践教学联系日益密切。

三、结语

(一)研究不足

纵观国内外对语块理论的研究,发现其主要集中于对语块的定义、语块的分类以及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的主要应用方面。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同教学阶段、不同课型对语块理论都有所涉及,在口语教学中尤为突出。在各类研究中把语块理论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并未太多出现,已有的设计也通常是把语块教学作为一种理论支撑。

但整体而言,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认可语块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研究者也在不断更新对语块理论的认识。

(二)语块教学展望

对于学习者来说,语块内容尽管有抽象化趋势,但语块的整体性及生成性却有利于形成正确且地道的语言输出,同时也能够克服由于短时记忆容量不足而带来的“卡壳”现象,帮助学习者减少语言错误。先词汇、后语块,整体复现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教学进展。

但也正如研究中所提出的那样,语块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确保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发挥语块教学的优势。

猜你喜欢
组块语块构式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小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承继联接与俄语存在构式范畴的建构*
掌握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翻译学习者短期记忆
为什么听得懂却不会做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