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

2021-11-30 08:03叶慧伶张学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病机

叶慧伶,张学君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00)

自闭症是儿童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三大核心症状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常见伴随症状有遗尿、睡眠障碍、不良饮食习惯、脾胃功能紊乱等[1]。现代医学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中医认为其属于“无慧”“语迟”“胎弱”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2]。自闭症的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心失所养、肝失疏泄和阴阳失调等,其证型可分为心肝火旺、痰蒙心窍、肾精亏虚、肝郁气滞[3],其中肝郁气滞型与心肝火旺型最常见,约占65%,表明自闭症与肝关系密切[4]。笔者发现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机理浅析如下。

1 自闭症与“肝”的关系

1.1 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的关系 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生理功能异常有关。《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张氏云:“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发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是万物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元气强健的关键[5]。自闭症发病的根源可能在“肝”,肝功能异常可使心、脾、肾等脏受累,最终损伤大脑[6]。肝主升发,具有协助各脏生长发育的功能,若肝失条达、升发不利,五脏失于濡养,则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脑和神经的发育。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等功能,肝失疏泄或疏泄过度则会使脏腑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儿童身心发育异常。“肝为生命之本”,是调节生命活动的纽带,自闭症可能与先天肝失疏泄有关[7]。明代万全《育婴家秘》中提到“小儿肝常有余”,此“有余”于患儿来讲,即为肝升发、疏泄过度。疏泄异常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情志致病的主要机制是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故肝疏泄过度的异常多表现在情志上,相当多的自闭症患儿婴幼儿期情绪变化大、多动和睡眠少,且情志的异常最容易引起的也是“肝”的病症[6]。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肝疏泄不及、升发不利,则易造成儿童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最终可能导致自闭症的发生。肝失疏泄日久,还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脾胃虚弱,存在胃肠功能失调症状。

此外,有研究发现自闭症的发病与出生季节相关,自闭症患儿的出生季节多在冬春季节[8]。肝旺于春,春病在肝,故自闭症的发生还可能与春季肝气偏盛,升发功能异常有关。

1.2 自闭症症状表现与“肝”的关系 自闭症患儿的症状表现可大致归纳为语言、社交、刻板行为、睡眠、饮食、脾胃功能等方面障碍或异常。《灵枢》曰“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肝经循行于目,目与肝经关系最为密切。肝开窍于目,肝的功能可反映在眼睛的活动状态,肝脏功能失常,肝气疏泄升发不利,未能上行濡养于目可导致目系异常[9]。自闭症患儿有害怕与人眼神交流、视而不见、不敢对视,逃避望人等表现,可因肝失疏泄、升发不利所造成,是较容易被识别为自闭症的特征[10]。《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五气所病,肝为语”,肝与语言的关系密切[11]。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语迟、语句不连续且短少、咬字不清淅、自言自语、语言重复、害怕交流等。

肝藏魂,魂与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神主宰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魂”异常会出现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缓慢、阻塞、不连续、妄想、幻想等[12]。“肝”对情志的调控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来实现,在病理上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13]。5-羟色胺(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HT系统与注意力缺陷、行为问题等发生存在关联,研究表明有1/3的自闭症患儿存在5-HT血症,亦从侧面反映出肝与自闭症的紧密联系[14]。

胃肠功能紊乱是自闭症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亦是肝功能异常易导致的症状表现[15]。肝属木,脾属土,肝气过旺,木乘土,会导致脾失健运,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脾胃虚弱,存在胃肠功能失调症状,出现长期便秘、腹泻、食道返流、腹痛、腹胀、胃部灼烧感、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问题。

睡眠障碍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睡眠的深度和时间不足。有研究[16]表明:3岁前患有睡眠障碍的患儿自闭症症状重于无睡眠障碍者,2~4岁发生睡眠障碍后的自闭症患儿症状会加重,并且患有睡眠障碍儿童在情感、社交能力上表现的综合性问题较多;约有50%~80%的自闭症儿童伴有睡眠障碍[17]。肝郁化火,火扰心神是引起自闭症患儿睡眠障碍的最主要病机。

2 针刺治疗自闭症可“从肝论治”

自闭症的临床表现与“肝”失其调控相关[18],小儿“肝气未盛”或“肝常有余”皆能导致“肝”气机升发不畅、功能失调,故治疗上可从肝论治。近年来针刺治疗自闭症的疗效日渐显著,可使脑神经和血管得到修复和开发,调节机体内环境和激发患儿的内在潜能,使患儿在理解、感知、行为和语言等方面得到改善[19],且有较高的安全性[20]。

针刺治疗自闭症时可结合患儿症状及病机特点,从肝论治。实证采取利气疏导之泻法则易治愈,若属心肝火旺型,治疗时应注意清心泻火、疏肝利胆,心肝之火得以顺降,脑窍得开,则聪脑益智;若属肝郁气滞型,治疗上应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若气郁化火,火热生风,致肝风内动,则需兼养血柔肝、平肝熄风,从而开窍健脑醒神。对于不同的中医证型,采取正确的辨证取穴和补泻手法是针刺治疗得效的关键。临床上针刺治疗自闭症,除常规取穴外,还可与肝经或头部两侧颞区的腧穴配伍使用,以达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对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和异常行为有良好的疗效。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自闭症选用太冲穴的频率较高[21],如在头穴的基础上加用肝经太冲等穴,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尤其对肝郁气滞型的患儿有显著的效果[22]。笔者在临证中发现在头部穴组的基础上,心肝火旺型泻少府、行间穴,肝郁气滞型泻太冲穴,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4岁。初诊日期:2017年8月13日。主诉:言语不能,与人交流困难2年余。患者言语发育迟缓,目光回避他人,与人交流困难。刻下症见:目不视人,表情淡漠,不与人交往,爱发脾气,纳寐较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西医诊断:自闭症。中医诊断:语迟-肝郁气滞型。治法:醒神开窍,疏肝解郁。处方:取百会、四神聪、颞三针(双)、太冲;头针常规操作,行平补平泻法,四神聪向百会透刺,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头针出针后,取双侧太冲穴,常规进针后行提插泻法,行针1 min后立即出针,不留针。每天针刺1次,每周2次,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改善,语量较前增加,与家属的目光接触增多,反应变快,开始会表达自己想法,睡眠改善,食欲增强。

按:自闭症在中医中没有明确的病名,属中医学“语迟”“胎弱”等范畴,病位在脑,与肝、心、肾关系密切。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及语言发育障碍、与人交流困难、目不视人等临床表现可诊断为自闭症,加之其兴趣范围狭窄、表情淡漠、行为孤僻,临床辨证属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则肝失于疏泄,故使“肝气条达,少阳升发”应为治疗该病的重要理法之一,太冲为肝经的原穴,是疏肝解郁的要穴,泻太冲可疏肝理气;颞三针位于头颞侧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所过之处,肝胆相表里,加强对颞区少阳经的刺激有利于升发少阳经气,可以疏泄肝胆、畅达气机,二者相协同,增强疏通肝胆经络之力,清肝泻胆,升发阳气,推动气血运行,以提高大脑的局部血循环,有利于脑的康复;四神聪与百会均位于头部,百会具有补髓健脑、开窍益智之功,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宁神健脑益智之功,二穴合用可以醒脑开窍。

4 结语

自闭症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神经发育障碍性的难题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自闭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虽然医疗界对该病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新颖,但治疗上仍缺乏有效手段,且自闭症患儿的治疗需要费用较高,这对患儿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行为、感觉统合、心理训练及结构化教育,游戏、音乐和针灸疗法等是目前治疗自闭症的主要方法和技术[23]。近年来,中医在对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等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处于初步阶段。中医药疗法中以针刺治疗自闭症在临床运用最广,其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神经、精神类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于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针刺治疗自闭症疗效肯定,且常选用肝经腧穴配合使用,所以针刺临床治疗自闭症时可尝试“从肝论治”。然而,自闭症的“从肝论治”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尚不够成熟,临床基础尚显薄弱,今后将开展规范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便推广运用于临床,帮助更多自闭症患儿。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病机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