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智能教育在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2021-12-01 06:46山东省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张丽丽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教育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 张丽丽

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有问题,有思考,才有进步。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教育监管等角度,探究了智能教育时代的变革。

一、智能教育将会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智能教育所常用的工具包括电脑、手机,等等,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使得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得不受局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形式就充分发挥了智能教育的优势。

首先,学生在学习的时间上可以更加灵活,学生的自主性变得更大。线上教学期间,学生不仅可以像在学校学习时一样,通过在线课堂教学学习,在课下也同样可以随时补充知识,甚至可以是较为完整的单独教学。例如:学生在完成教师线上布置的作业时如果出现疑难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端,通过网络和大数据信息,及时地补学相应的知识点。当前的云端大数据计算甚至可以模仿教师解答学生的提问,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大大增强,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其次,智能教育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可以在家学,甚至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学,教室不再是局限学生学习的有限空间。这不但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效,而且也使学生可能获得的知识资源范围和教师资源范围变得更加宽阔。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某一学科只能获得一校、一师、一教材的资源,但在智能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云端信息跨越式地获得海量的知识数据库,可以通过在线或者微课获得大量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真正使学生实现博采众长。

最后,智能教育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变成可能。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强调因材施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兴趣特征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走入教育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专长,有针对性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学生通过智能平台也能够获得相应教育资源作为支撑,从而真正能够做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二、智能教育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

(一)教师将从基础性教学环节中彻底解放

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包括基本知识教学、强化练习、引导拓展思维和德育。那么在智能信息时代,教师完全可以从类似基本知识教学和强化练习这样的基础性教学环节中解放出来。有高校做过这样的试验,通过在线智能语音系统解答学生提出的常见性问题,在三个月的试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在线解答的“老师”并非真实的老师。由此可见,在基础性教学环节上智能教师甚至可以比人工教师更高效、更准确。教师从基础性教学环节中解放出来后,就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和德育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更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二)智能教育将会与人工教育有机融合

智能教育具有鲜明的优越性,将会极大促进教育朝着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但是,发展智能教育绝不是孤立地单纯依靠智能教育。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人的大脑的工作能力,但其实质是依托大数据和高速运算,是靠前期的大量规律性信息的植入,通过对比和逻辑运算来实现智能操作行为的。因此,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的主动创新性思维,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将人工智能与人脑做到最佳的有机结合。那么对于教育而言,如何来看待智能教育,如何利用好智能教育呢?这里关键就是要清晰精准定位,未来的教育模式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完成教学活动。智能手段重在“教人”,教师重在“育人”,也就是说智能手段重在配合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教师重在促进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创新。

(三)智能教育的发展将催动教学设计的改变

智能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新的调整,要适应智能课堂的使用,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和每个环节要进行的互动,都要在智能平台上或者应用软件上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学生讨论环节,通过远程技术如何实现课堂讨论的效果必须要付诸实际操作上。课堂上学生信息的反馈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在教师面前,这些都需要“设计”与“操作”的融合。另外,智能教育必须匹配相应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与人工智能操作手段相适应。例如:在智能教育的实际操作中,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个体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那么适应智能化教学的教材就应该体现出多层次模块化,哪一部分适合优等生,哪一部分适合中等生,哪一部分适合学困生,都要做到教材与智能操作相配套。另外,教材应是多媒体化,除文字教材外,还应具备电子版教材,以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四)智能教育对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技术出现也必将促进技术背后的人的素质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也必将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传统教育形式中,信息化技术被视为教师的第二技能,而在当今人工智能走入教育以后,信息化操作水平已经成为教师的必备要求。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电脑、手机、录播设备等多种信息化工具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各种设备间做熟练的联合应用和切换。其次,教师要熟悉且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和利用云端存储信息的技能。教师应在平时提前做好大量教育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工作以适应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随用随取。最后,教师应对智能教育有充分准确的理解,要对智能教育手段有清晰定位。智能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利用网络、云端大数据分析和高速计算手段达到人工无法达到的效率,但是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大脑,人的大脑是机器背后的真正操控者和创造者,人脑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性思想是机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怎样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利用好人工智能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正确对待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

(五)人工智能将会极大促进教育学科领域的拓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社会性变革意义的,有人将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人工智能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带动产业技术的变革,也将必然带动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代替了烦琐、机械、低效的人工操作,但机器智能背后是人脑的智慧支撑,人工智能更需要智能人才去开发和操作应用。以此,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要急剧增长,这与目前的教育供应水平形成鲜明的矛盾。因此,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教育形式本身的变革,更是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方向。目前,高中等职业院校基本开设了有关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学科,但大多数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性、产业性的人才输出效应。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融入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影视、化工、服务等社会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更是方方面面,那么作为教育领域如何适应社会的这一发展需求,是教育新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智能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人工智能又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将来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催化更加细分化的教育新学科的出现。

(六)人工智能将会带动教育监管水平的升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进入学校便是由学校来承担其监管责任,学生回到家庭便是由家长负责监管,社会更是很难担当起监管学生的职能。然而进入智能信息时代后,学校、家庭、社会可以通过网络和云端信息技术实现互融互通,可以实现以孩子为中心的信息实时沟通交流,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智能联动效应必将带来以孩子为中心的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升级。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智能教学活动平台可以接入家长智能手机端,家长也可以实时地获取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信息,社会监管机构也可以通过云端大数据的接入,从总体上把握学校的教学进展情况。当孩子回到家庭,家庭智能端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教师形成互联互通,使得即使孩子离开学校,教师依然能够获得孩子学习状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诸如此类的具体操作形式必将会出现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随着教育监管体系的升级,对学生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体制也将会变得更加完善,体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