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

2021-12-01 06:46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吴帅帅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美术同学课堂教学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 吴帅帅

小学生现阶段身心尚未成熟,因此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借此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对于我国的美术文化建立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找寻存在于身边的美术现象和文化,利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在课堂中加以运用和验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同学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进行改正,总结相应的学习经验。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解题技巧为主,一味地向同学们灌输相应的思想。虽然短时间内部分同学的文化成绩和能力都有所提升,但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习惯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至于逐渐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这会大大地降低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观念落后

由于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致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与现阶段的美术发展趋势和需求不相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与学生产生任何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敷衍略过,根本没有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深入的分析,导致他们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停留在表面,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应的知识,部分教师只是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美术技巧和绘画技能,并没有注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临摹和绘画的基础上,让其根据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创作和临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自身学习效率和质量,还会限制其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三)对于美术学科不重视

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同学们安排相应的美术实践课,他们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和验证,使得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自身没有重视美术这门课程,对于相关重难点知识只是进行强行的记忆和背诵,这样不能全面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四)缺乏美术作品鉴赏和评价

在日常的教学中,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习相关知识必备的一项基础技能和本领,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有效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因此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他们不能与相应的作品或者文本产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学生自身失去鉴赏和评价的机会,同样没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来利用课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二、以美育人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展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长处,为同学们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全身心投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有全新的认知和了解。以解析“滚动乐园”(人美版小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为他们播放滚动的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等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滚动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正确引导他们利用相应的绘画展示和表现滚动现象,并且可以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以此通过观察相应的物体,触发学生发现和思考物体的特征、形状和共性。通过创设情境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相关媒介查询和浏览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或者作品,以此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

(二)导入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同学们设立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知晓每个同学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近期的学习近况和状态,针对他们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是频繁出现问题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标记,以便下次进行讲解和强调。以解析“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人美版小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设立以下问题:“一张撕纸作品的完成,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步呢?撕碎的纸我们应该放在哪呢?”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导入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让其对于撕纸添画、剪纸等建立初步的认知和理解,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还可以让学生领略多种艺术文化。

(三)挖掘审美元素

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强化审美元素的挖掘。此外,除了可以从小学美术教材中获取审美教育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得大量的审美教育素材。在素材来源有保障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审美素养,把握住教材的审美教育点,在“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分析已经搜集到的审美素材,选择有特点、有内涵及富有审美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解构,进而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需要,对审美素材中的审美元素进行分类,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分析、评述和感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能力及所教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案,在高质量的审美教育素材及科学、灵活的课堂教学设计支持下,遵循“以美育人”教育理念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美术教材与教育资源的审美教育价值。

(四)增加鉴赏机会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增加相应的鉴赏机会,通过相关作品的鉴赏和解析,深刻地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并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以解析“画夜景”(人美版小学教材)为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鉴赏相应的家乡夜景作品,正确引导他们从绘画特点、手段、颜色等分析夜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们辨别家乡白天和晚上景色的区别。通过增加鉴赏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夜景的特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民族形成相应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其对于生活的热爱。

(五)开展评价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课堂时间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定位,还可以让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解决,总结相应的学习经验。例如: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奖励制度,针对近期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针对近期表现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其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对以美育人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和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美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加深并且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不断学习知识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加以改正,总结相应的学习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同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美术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