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2-01 12:45白雪萍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重度

白雪萍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有研究资料显示,约有10%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可留下后遗症,中度颅脑外伤患者约有66%可留下后遗症,而重度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100%[1]。颅脑外伤重度患者具有发病较快、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等特点,大多数患者伴随着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极易并发其他疾病,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联合药物方式对颅脑外伤重度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预后不佳,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82例颅脑外伤重度患者,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重度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为(50.55±4.54)岁;外伤类型:脑干损伤11例,颅内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挫裂伤8例;致伤原因:跌伤9例,打击伤8例,交通事故16例,其他8例。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为(52.44±4.87)岁;外伤类型:脑干损伤9例,颅内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6例,脑挫裂伤4例;致伤原因:跌伤7例,打击伤9例,交通事故18例,其他7例。对比2组基础资料,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病情监测、知识宣教等。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为:(1)制定护理路径。于患者入院后,与家属积极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明确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需求,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护士长带领其他护理人员,在分析患者基础上,制定抢救顺序,同时设计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预防等,组织神经外科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及时通知抢救小组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做好急救措施,密切配合医师操作。(2)体征监测。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患者瞳孔,并做好记录。为患者清理口腔内异物及分泌物,若气管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时,立即切开患者气管,保证氧气供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3)并发症预防。感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护理工作流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导尿口的消毒工作,始终维持尿道管及引流管的清洁与干燥,避免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发生[2]。(4)康复期护理。治疗后,患者多留有语言、运动及认知障碍,于患者清醒阶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原因、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告知家属于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并增强家属的日常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通过播放视频、动画或舒缓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主动表述想法和情感,保持愉悦心情,消除不安、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情绪,叮嘱家属多关爱、肯定和陪伴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早期,帮助患者采取抗痉挛体位,勤翻身,避免褥疮形成;待患者意识彻底清醒后,对患者实施肢体按摩、膀胱功能锻炼和被动运动训练等,被动运动频次为每天3次-4次,包括指关节、膝关节和肘关节屈曲运动、踝关节背屈运动等,肢体按摩频次为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按摩次序由肢体远端按摩至近端,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天使用柔软毛刷刺激患者皮肤,每天进行2次针灸治疗;待患者恢复较好时,指导其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前期可开展床上伸展运动,当患者可取坐位超过30分钟时,主动运动逐步过渡至独立行走、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及洗漱等,以上训练内容均需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酌情加减运动量。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1)满意度评定标准: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填写,全卷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共6个选项,分值依次为0-5分,总分50分,评定为:(1)非常满意:满意度评分>39分;(2)基本满意:满意度评分为25-39分;(3)不满意:满意度评分<25分[3]。(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参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强。(4)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参照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

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经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护理效果对比:对照组抢救时间为(30.24±12.45)分钟,住院时间为(24.48±10.34)天,住院费用为(31438.75±1553.46)元,尿路感染发生11例(26.8%),肺部感染发生9例(22.0%);观察组抢救时间为(17.94±7.82)分钟,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48±6.89)天,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为(15568.12±1045.34)元,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2例(4.9%),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1例(2.4%),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5.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5例(36.6%),基本满意16例(39.0%),不满意10例(24.4%),总满意率为75.6%;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7例(65.9%),基本满意12例(29.2%),不满意2例(4.9%),总满意率为95.1%,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3 2组各项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2.41±4.45)分、(20.64±5.85)分及(32.46±15.21)分,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2.77±4.04)分、(20.41±5.89)分及(32.24±15.75)分,2组各项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8.45±3.84)分、(62.54±5.45)分及(64.85±10.46)分,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2.45±3.45)分、(84.51±4.84)分及(83.34±5.15)分,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讨 论

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若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各种交通工具在我国不断普及,颅脑外伤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高达58%,致死多发生于伤后30分钟内,此时给予患者及时救助,可达到18%-25%的获救率,为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早期病死率,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内容制定及人员培训,可减少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盲目性,从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还能够增强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情况,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究其原因,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同时做好相关记录,治疗中密切配合医师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5.6%,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该护理模式通过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配合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需求。本研究还发现,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究其原因,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在患者康复阶段,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可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重度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效增强患者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重度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宫斗剧重度中毒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