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乡村生态村落开发研究
——以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为例

2021-12-02 09:08董治理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劳作化石文明

董治理 黄 婷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与旅游活动的相互融合。最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遍地开花,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乡村旅游是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之后所进行的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它是基于生态学的启发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文明,是一种绿色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型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执政纲领之一。乡村生态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重振乡村生态,构建乡村生态文明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以用生态文明的眼光重新审视。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发展现状

2.1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这种旅游活动是以农,林,牧,渔等资源为基础,以农村风俗,农业劳作,乡村风貌等作为主要吸引物的进行开发而形成的旅游产品。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休闲性,自然性和田园性[2]。

乡村旅游的开展主要是依托于乡村的自然风光,淳朴的生活方式和优美的生态风光。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乡村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兼顾,因此具有天然的生态属性[2]。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生态美景和人文风味对于久居城市的旅游者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

2.2 原始的自然劳作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

简单有趣的劳作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许多乡村旅游参与者都十分注重对乡间劳作的体验。劳作体验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参与性要求这种体验必须具有简单可操作的特性,能够让参与者迅速而明确的了解到劳作的流程;而体验性要求劳作的过程要具有趣味性,避免简单枯燥的劳作体验。

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乡村旅游地区都缺乏对自然劳作体验的设立或者设立不合理,这对于许多城市的消费者来说缺少了很多乡村旅游的乐趣,也让乡村旅游目的地缺乏了其他相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的独特优势,这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来说,浪费了巨大的资源,也会使得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足[3]。

3 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3.1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道路交通不够完善

很多地方连最基本的安全设施(栏)等都不具备。部分农村地区甚至缺乏对旅游规划概念的了解,一般将已有的基础设施稍加改善就开始对外开放。还有部分农村管理者在开发旅游项目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景点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害,景点缺乏多样性,无法形成品牌效应等都是目前农村旅游遇到的许多问题。哪怕一些提前对旅游做了规划的农村地区,他们的科学性,前瞻性都不够。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其执行度会大大折扣[4]。

3.2 忽视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对于许多的农村而言,人口较少,人口容量也少。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过多的游客进入乡村旅游,会导致乡村地区的承载量超过限制,在加上管理模式滞后且单一,环境打造缺乏美感,农民是许多相对落后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在管理服务上,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支撑,在经营理念上,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对服务的提升和对环境的打造,在生态环境上,对垃圾的处理方式极为简单,随意掩埋排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4]。

3.3 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

目前虽然乡村旅游在许多乡村地区大力兴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经营范围还是停留在观光采购,果蔬采摘,青山绿水为主的天然氧吧等,只有少部分有温泉疗养,农家休闲,农家艺术游,天然绿色有机食品等[1]。很多乡村地区客源少、知名度低,成资源闲置,浪费等。

3.4 乡村旅游人才缺失

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是由政府扶持,可由于乡村管理人才的缺失,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的缺乏,会导致乡村旅游在规划,发展等方面存在着混乱,没有考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严重短缺。当前, 我国从事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村居民或者一些企业主。他们往往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在此情况下,乡村旅游多在低层次上发展。正是由于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经营管理,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5]。乡村旅游作为现在的新兴旅游产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正因为是新兴旅游业,所以在市场规范,乡村经营者,乡村管理者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4 化石村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4.1 化石村的生态人文环境

化石村位于眉山市仁寿县,具有较好的生态文明基础。美学上有“山石以怪为美”的说法,化石村及周围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瑰丽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高达四分之三的植被绿化、亿万年时光才形成的溶洞奇观、国内罕见的幽帘虫、集中盛开的桐花、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具有故事的双牌坊等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长时间的基础农业活动是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基础。而在较为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独具化石村特点的生态文化。近几年连续开展的桐花音乐节便是其生态文明的体现。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当地人民更知道如何进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当地的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依然很少,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具有生态文明的实际案例。

最近几年,化石村的旅游开发如火如荼,积极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如桐花音乐节,徒步研学等,使得往日空寂清冷的小乡村变得热闹起来。

4.2 化石村的旅游发展问题

化石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标识,指示牌;化石村当地旅游项目较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化石村的旅游管理没有系统化,效益极低;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够便利,没有直达景区的旅游车辆;缺乏相应的宣传,游客量较低等问题。

4.3 化石村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4.3.1 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

化石村为发展旅游业,前期进行了旅游规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内各个地方的交通保持畅通。利用乡村各个地段的不同因地制宜的修建各类具有乡村独特色彩的休闲旅游场所。例如度假酒店、乡村风情体验馆等。对外来客源进行分析,使得能在合理的容量下达到最大的效益。挖掘本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推广与宣传。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提高本村知名度方面,通过抖音等新媒体营销。

4.3.2 树立生态理念的经营观

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调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农林植物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各种体验活动。利用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进行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到此进行观赏消费等。制定出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具有规模的生态旅游构想。

4.3.3 全域旅游开发理念

化石村的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以旅游业助推扶贫的构想基本实现,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情况已建立了“缤纷、秘景、林丰、胜景、石磐”为主题的五大旅游文化框架系列,接下来将利用这“五大主题”进行布局,塑造人文自然美景。化石村设立了东、北两大门,深化改革完善化石村景区的旅游交通网络布局,“北有黑龙潭,南有五龙山”的旅游大格局在化石村已基本形成,让化石村村民充分享受旅游所带给他们的福利。后期还能联动周边村镇,打造乡村旅游圈,扩散到四川周边甚至全国的运营模式。

5 结语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浅谈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以化石村为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必须要重视生态发展,要制定相应的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乡村经营者服务理念的培训。乡村生态旅游不仅能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更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道路。

猜你喜欢
劳作化石文明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春暖劳作花相伴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