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12-03 11:36茹作满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课堂氛围积极心理学

茹作满

[摘    要]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越高、参与面越广,教学效果就越好。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呢?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语言引导,让学生期待上课、期待展示自我、期待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与广大教师互相交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课堂氛围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积极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其主张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积极力量,挖掘人的各种潜能,推动人的发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意志品质,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何谓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充满建设性的力量,促使个人走向幸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也是利用比较完善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美德、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成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学生”“学困生”上,致力于转化这类学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关注更多,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关注较少。目前,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并起到较好的效果。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指出,心态乐观的学生更不易得抑郁症,在走向社会后的工作成绩更容易超过心态悲观的人,而乐观的心态无疑是可以通过教育形成的。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心态下开展数学学习,使课堂45分钟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氛围,引导积极情绪

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暗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倾注自身的感情,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平等对待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需求。教师营造这种平等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环境上下功夫,如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学习数学的卡通图画,画中的人物在讲解、学习数学知识时带着轻松、自信的表情,这也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这些卡通图画上也可以带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歌谣、顺口溜,像“列竖式,真简单,位对齐,个位先”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实施心理暗示,激发学习自信

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影响要比直接的言语说教强得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心理暗示的手段将一些积极的心理情感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进行心理暗示的方法有很多,如用肢体语言进行心理暗示:向学生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用语言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聪明”“你很有天赋”“你又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用书面进行心理暗示:在学生的作业中留下积极的评语像“书写漂亮”“你真棒!”等等。例如,在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比较”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物体、容器、形状的大小。笔者在学生探究前鼓励道:“我发现咱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几个人商量一下就能弄懂很多知识点了,你们是我带过的最棒的一届学生!”“别慌,你怎么想的怎么回答”“我来做一点补充好吗”等等。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动脑、想问题,掌握了很多知识点,学习效果非常好。同时,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会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愉悦。

(三)巧妙引导问题,刺激探究心理

数学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难、过多,也不能过于容易,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观察到班级中已有几名小学生戴上了眼镜,于是采取了这样的导入方法:“同学们,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学生近视这个问题,根据今年的相关调查,城市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如下(展示相关数据)。你们能说出调查结果中近视的小学生的占比吗?你们能说出咱们班里近视人数的占比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了“百分数”这一概念。然后笔者继续提问:“大家想不想继续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性提问,有效刺激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等知识点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动力

虽然一些数学知识抽象,但却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必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积极心理。例如,在“可能性”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事件,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存在可能性,只不过可能性的大小不同,这就引出了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点,以及“可能、经常、偶尔、一定、不可能”,这些用来描述可能性的词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去描述生活中的事件,如“我明天可能去图书馆、我以前经常去图书馆”等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准确区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同时,引入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这对于喜欢表现自我的小学生而言是很有效的激励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人是社会性动物,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产生愉悦感,也可以从团队的成功中获得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自身性格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可以熟练掌握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自主探究和开展学习。学生在经历深入思考、体验解题成功后,就能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对于学生学习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像小数的加减、百分比的计算、年月日的换算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发现问题,派小组代表发言,这既能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愿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积极品质。通过分组教学,笔者也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往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就能解决,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团队精神。

(六)完善教学评价,巧用错题资源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也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正向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性、鼓舞学生的进取心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评價,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当学生难以正确解答题目或只能得出一部分正确答案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已取得的进步,而非进行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赞美,对于教师来说赞美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简单地打“×”了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错,逐步拆解解题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反复计算,自主发现正确答案。在这样的引导下,错题资源也变成了学生提升成绩的点,学生就能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和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彼此对话、分享、交流的阵地,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图式建构:小学数学教学的“助推器”[J].江西教育,2021(18):70-70.

[2]吴卫敏.数学微课设计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2021(6):133-133.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课堂氛围积极心理学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