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支架的设置

2021-12-03 11:35夏存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夏存霞

[摘    要]用阅读滋养写作,用写作反馈阅读,在读写的自然交替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融合,最终助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但从读到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读写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思维鸿沟,学生阅读了,理解了,并不代表就能够有效的迁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从读到写的转换过程中搭建有效的支架,促进从读到学的顺利融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支架;评价反思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理解”和“运用”,就表明了语文教学必须要走读写结合之道,用阅读滋养写作,用写作反馈阅读,在读写的自然交替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融合,最终助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从读到写的转换过程中搭建有效的支架,促进从读到学的顺利融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设置文本的范例支架

实施读写结合就要将在阅读中所获取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智慧融入自身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写作策略和资源呢?这不是教师一厢情愿、随心所欲设计,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文本内容的特质充分地挖掘。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开掘教材这个范例所蕴藏的教学价值和实践资源,帮助学生从教材课文中汲取最合适最有效的写作策略,从而为从读到学的读写结合创设文本范例的支架。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桥》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山洪暴发之际,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群众避难,而自己和儿子壮烈牺牲的故事。作为一篇篇幅短小精悍的微型小说,想要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现出丰富的思想和意蕴,这对于作者的写作方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这篇课文中就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如何充分运用这篇课文的文本范例支架呢?教师可以紧扣课文,开设出以下的教学价值:首先,别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环境作为小说创作的核心三要素之一,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这篇小说在创作中就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环境的恶劣以及变化的迅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力感受环境变化对于情节发展的巨大作用。其次,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这篇课文在故事发展上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父子关系放在课文的最后,给予了读者以巨大的情感冲击。这样精妙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在谋篇布局和创作思路上的别具匠心,理应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模仿的重要资源。最后,在这篇小说中,精妙的语言表达是一大特色,作者不仅大量使用短句以凸显形势的紧张,而且广泛使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有效凸显了人物形象。

从这些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写作方法比比皆是。这些资源所形成的认知合力,就成了学生从读到写、顺势结合的有效支架。

二、设置思维的认知支架

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其本质就是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思维意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真正地看到这一本质,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总是习惯于灌输生硬的方法,看似抓住了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却无法真正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读写结合的本质过程中。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定学生内在思维支架,借助思维运转,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该写什么,用什么方法写。这些内容绝不应该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激活自身思维意识的基础上,能够从文本中自主获得。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是一篇经典散文,主要描写的是朋友送作者的一对珍珠鸟产下一只小鸟,作者对这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鸟倍加关心,使得小鸟放松了对人的警惕,一步步与作者接近的故事。作者描写了珍珠鸟与作者逐步接近的过程,揭示了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主题。教学这篇课文时,该如何搭建学生读写结合的平台呢?教师一厢情愿地解读和设置要求,无疑会将学生推向读写结合的死胡同。为此,教师可以设置思维的支架,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阅读来感受。正是因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和亲近,才让小珍珠鸟放大了胆子,一步一步与作者接近。在思维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作者以更多的语言来展现小珍珠鸟与作者一步步接近的过程,而对于作者是怎么做的,却涉及甚少。可以就此开发这篇课文读写结合的练笔切入点。作者如何表现才能让小珍珠鸟逐步对人产生信赖。那究竟应该怎么样去写呢?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写呢?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支架就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改变原始的认知,创造出美好境界的画面。因此,对于作者言行细节的描写,就应该以凸显作者的内心真实感受为主。学生在思维支架的运作下,不仅开辟出了适切的写作内容,同时也明确了写作的方向,确定了写作的方法,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三、设置情感的推动支架

任何一篇文本都蕴藏着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和体会、情感与心绪。相应的,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创作表达,也应该基于自身的情感,把情感体验作为推动学生读写结合的有效支架,才能够真正的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意识。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连队和群众安全转移,将敌人引向峰顶,在痛击敌人之后,最终选择跳崖的故事。尤其是在课文的最后,五位壮士在选择跳崖时,都喊出了那句惊天动地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板块时,都会引导学生将阅读转化为写作,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而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即便能表达一些内容,也都是无病呻吟。在改进这一板块教学策略时,很多教师仍旧局限于方法指导是否到位,学生思维是否激活这样的传统认知上,最终所形成的表达效果是“换汤不换药”。导致这一环节学生读写结合表达处于停止状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情感并没有真正地被激活,始终是以机械性的方式,所以无法真正开掘出应有的语言表达体系,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时就可以拓展相关资料,用直观的资源感受日本侵略者对我国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此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裹挟着丰富而强烈的情感走进这一段文字,感受五位壮士在跳崖时所喊的那句话时,学生就与五位壮士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连队和群众安全的担忧;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多方位的情感相互交织,融入学生的内心激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而且具有真情实感,读写结合,也在情感的驱动下逐渐迈向全新的台阶。

四、设置评价的反思支架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学常常将评价置放于整个教学体系之外,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评价所具有的点拨激励和甄别效能。对于读写结合而言,学生从读到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需要进行反复的审查、反思、调整。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评价作为重要的支架就必不可少。只有充分运用好评价这个支架,学生才有可能在反思后,认识到自身习作表达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朝着更加明确的方向迈进。

以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那个星期天》一文为例,这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写作价值点,如以时间为序,架构整个情节的发展;强化了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内心世界的细节描写;人物情感也与环境描写息息相关。阅读教学将这些写作特点传授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开展读写结合的板块。很多学生充分的运用相关的写作策略,迁移到自身的表达过程之中。这三种策略的巧妙融合,他们无法在第一次的习作当中就完全到位。有的学生只能从整体上有规划地设置好情节,但却不会充分运用作者细节表达的方法;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展开直接描写,却不懂得借助于环境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因此,在完成首次读写结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比,最终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之后,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进行再次的弥补与完善。这样的程序经历数轮之后,学生的读写结合练笔内容则越发完善,最终为落实习作单元最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推动读写结合并不是教师直接布置任务,学生就能够顺其自然地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身的写作经验,教师要根据练笔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具体的认知需要和原始学情,确立相关的表达因素,设置多维化的练笔支架,从而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有效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新教育,2021(23):10-11.

[2]刘佳琳.浅谈如何巧用课堂评价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21(64):25-27.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