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路径研究

2021-12-04 16:14李彩华
现代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基层医院

李彩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东广州 51009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按照中办2018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公立医院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2]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引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政治方向,为统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 新时代强化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意义

按照中共中央的意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3]。提高政治能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公立医院的实际举措,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公立医院实践中的科学探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思想和政治建设、常抓党的政治建设、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向党的政治建设要成效。必须突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公立医院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医院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医院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1.1 坚持党对医院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月的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4]。公立医院是我国政府举办的,必须施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公益性服务人民群众,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是基础和核心,其他一些方方面面工作的终极出发点都必须在党的政治建设上。一旦没有政治建设这个“根基”,其他工作就变成了“无根漂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期盼。

1.2 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本保证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最强”力量,公益性是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也是公立医院的本质特征[5]。必须突出公平可及,保证群众受益,明确政府办医责任范围,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打破公立医院追逐利益的机制,从而形成既能保证公益性,又能调动公立医院运营积极性的可持续运行新机制。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党的政治建设是落实公益性的根本保证,能够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积极面对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重大挑战和重大风险,克服改革阻力,解决实际矛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体魄的需求。

1.3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往纵深发展的坚强保障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不断地深化推进,公立医院在发展改革中迎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只有不断加强医院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住党的建设魂和根,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抵御住“四大危险”,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清廉养浩然正气,形成风清气正的医院氛围。

2 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党支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公立医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和科研活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骨干往往为兼职。在兼顾日常工作的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基层党支部工作十分困难,由此导致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仍显不足,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发挥还不够,支部书记抓党建责任意识不强,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仍十分突出。

2.2 党内政治生活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医院党内政治生活有待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组织,各种思想讨论、知识冲击都比较频繁,由此导致公立医院部分人员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党的政策路线存在疑问、忽视党的政治纪律、与基层人民群众脱离联系等问题。在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过程中,部分公立医院出现了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党的建设薄弱、庸懒无为的现象。这些都对公立医院党内政治生活的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政治能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公立医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医疗和科研活动,基层领导干部及骨干力量往往兼顾大量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日常工作中面对各行各业的人员,各种信息充斥,加上部分党员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在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比如,一些党员干部认为把专业做好了就是一名合格党员,而忽略了政治上、组织行为上、廉洁用权上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大打折扣。

2.4 党内政治监督有待进一步增强

“知恶不黜,则为祸始。”抓好政治生态建设,不仅是维护自身权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也是医院面对医疗体制改革浪潮、适应新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目前,医院党内政治生态存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松懈、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薄弱、组织力涣散等现实问题。医院党内政治监督措施不到位,对于党员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的监督较少,更多聚焦在人、财、物等具体业务环节监督。同时,党内政治监督的方法、手段、内容等相对单一,有待进一步探索。

3 新时代强化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实践路径

3.1 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6]。必须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医院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巩固全院职工勠力同心齐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统筹推进医院协调发展全局。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

3.2 落实领导责任,完善制度体系

作为公立医院,必须强化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关键,医院党委切实负起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摆在首要位置来抓。以公益性办院为导向,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修订和完善医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大力推进改善医疗环境、精简服务流程、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分级诊疗等一系列社会关注、民众期盼的改革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和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7]。把党的领导渗透到医院治理的方方面面,确保医院党委履行好把握方向、管理大局、做好决策、促进改革、保证落实的领导职责。严肃党内生活,增强政治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内容,能够促进党的政治建设往纵深发展。以价值引领、人文滋养和柔性约束为主要方式直抵党员干部政治心理的党内政治文化一经有效建构便会发挥持久性、渗透性和稳定性的积极作用[8]。在医院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医院党组织第一议题制度,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全院各基层党组织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医院领导班子当好“领头羊”,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言传身教,成为遵守党章党规的“排头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全院干部职工作出表率。

加强对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等爱党爱国爱院教育,上好新员工、规培学员思政课,用好医院宣传阵地,抓牢意识形态教育。

在医院日常工作机制中,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尊重党员干部群众民主意见,科学民主依法进行医院发展事项决策。在工作中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不懈进行自我剖析,坚定信仰、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增进团结,切实维护医院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3 加强党性锤炼,培养合格干部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上以政治标准为准绳。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敏锐力。

突出政治标准是我们党百年发展历史中始终坚持的选人用人方针。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流程,突出考察新提拔人才的政治素质。遵循“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中层干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9]。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完善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高层次人才思想教育机制、后备干部遴选培养机制、各类人才工程培育项目等,在经费、培训、平台等多方面多举措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吸纳更多优秀人才。

3.4 强化基层组织,筑牢政治基础

公立医院必须进一步明确院级党组织在医院中的领导作用,积极发挥政治领导和教育引导功能,将党的政治建设和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文明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创新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成效[10]。增强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筑牢基层一线政治基础。公立医院大部分党员来自临床一线,基层党支部是推进医院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沿阵地,必须花大力气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探索将党支部建在专科上,利用各支部的专科特色把临床一线党员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将业务活动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用党的建设促进业务活动有序开展,通过业务活动将党的建设推向纵深。在医院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推进、重要人才选任、大额资金支出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参与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与经营活动中来,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发展。

大力推动医院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无死角。实施医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由业务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突出精准性和实用性,把经常性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11],充分发挥支部政治引领作用。以全面推动“双带头人”工程为抓手,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发展党员结构,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把业务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12]。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让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落到实处、活力无穷。深入开展党内评先评优活动,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优秀党员、标杆党组织带动党员和支部全面合格全面过硬。

丰富和创新党建形式,抓住机遇,建立起极具创造力,跟得上时代潮流,洞悉网络文化的年轻化工作队伍,开发升级“智慧党建”功能、活用“党建+”模式等[13],党建活动推陈出新,打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隔阂”,使党支部和党员在推动医院学科人才建设、医疗质量安全、高水平科研教学、精细化管理保障等各方面发挥主心骨作用,让党员在党的关怀下更好地成长成才,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技术,共享医院建设发展成果。

3.5 加强政治监督,涵养政治生态

认真落实医院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医院纪检部门和纪检干部作用,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督促检查,从上往下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坚决维护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严肃性。

聚集医院四风问题,着力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履行两个责任、三重一大决策、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等领域的监督,重点关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推动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坚决纠正。通过接地气、有成效、灵活丰富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的“全覆盖”和“多渠道”,潜移默化地提高医务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14]。

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深刻把握“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密切关注医疗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表现,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杜绝医院不正之风。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基层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