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需要学点经济学

2021-12-04 21:36□孙
中小学校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常识经济学校长

□孙 利

提到经济学,人们大多会想到货币、股票、理财等,但是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关乎钱的科学。学了经济学就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人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才会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学点经济学对校长自身成长及学校发展都大有裨益。

一、校长为何要学习经济学

学校不是独立于社会系统之外的个体,而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这一宏观系统中,学校承担着传承文化及创造文明的重大使命。由于受教育者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家庭,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必须要顺应社会及未来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应该懂点经济学,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要想让教师懂点经济学,校长首先要学点经济学。

(一)校长学点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校长学点经济学,并非是为了成为经济学家,而是满足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理念、管理能力的需要。校长作为全校师生的领导者,如果能懂点经济学,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在常规的管理中能够用多元的视角分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捕捉到丰富的细节与要素,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思想引领,能够把每一分教育经费都花在刀刃上,有效提高全校师生的满意度及幸福感。

(二)校长学点经济学,有助于规范教师的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学校的教师难免会受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参加一些经济活动。一些教师因缺乏经济学知识,对自己的经济行为缺乏理性判断,而被纳入失信人员名单,或被法院强制执行已不是个案;一些教师因自己缺乏经济学常识,在经济活动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也不是少数。

有一个典型案例,某校一位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回来后没有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校内进行二次培训,而是把一些流行的网络融资信息带进了校园!由于教师经济常识的匮乏,在网络融资平台短期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失去警惕。在一段时间内,不少教职工沉迷于网络融资,在校园中三五成群,不是讨论、交流教学心得与感悟,而是每天攀比彼此的平台收益。在这样的氛围下,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击鼓传花的游戏还是要曲终人散,谁陷入得深,谁的损失就惨重。在很多教师经济受到损失的情况下,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学校,要想恢复到原有的工作状态,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心理疗伤过程。

上述案例之所以典型,是因为该校参与的人数较多,且包括学校中层管理者。作为校长,因责任重大,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有无奈、有痛苦、有惋惜。因此,校长也应该学点经济学,必要时为教师提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引领,让每位教师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规避风险。除此之外,校长要及时给予教师警示,让他们识别假象与陷阱,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把精力用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

(三)校长学点经济学,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消费行为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的当下,手里有零花钱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首次消费年龄越来越低。少年儿童大多会使用微信,有些儿童的微信零钱余额达数百元。部分儿童使用微信零钱时无须通报家长,自己利用在线支付购买学习用品、小玩具及零食。在学校经济学教育缺失且父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同学间相互发红包、购买高额游戏装备、参与直播间打赏的学生不在少数,由此造成家庭巨额经济损失的也不是个案。当学生的经济行为超出其承受能力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如果有一位懂经济学的校长,注意对学生的经济行为加以引导,就会大幅减少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校长学点经济学,有助于教育效率的提升

有些教师将敬业理解成时间成本上的高额付出,虽将自己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却忽视(或不会规划)时间上的投入与教育效率的匹配。以班主任为例,部分班主任为了把班级管理好,采用全程跟班的方式,把学生的一切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从表面上看,班主任全程跟班,学生在班主任面前谨言慎行,班级秩序井然,一切都好。但是,这种“好”是儿童为了让班主任高兴而有意遮蔽自己天性的伪装。他们整日规规矩矩,一旦班主任不在身边,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无法进行自我管理。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忽视了管理的根本,即管是为了不管。懂点经济学的班主任,他们会苦干实干,但绝不蛮干。[1]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认真思考投入班级的时间与管理绩效的匹配。

二、校长如何将经济学常识渗透到学校管理中

有经济学家认为,所有懂道理的人,都应该熟悉经济学。在我们这个时代,掌握必备的经济学常识,是公民的基本责任。由此可见,校长学点经济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重要的是将经济学常识丰富到教育理念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

(一)引导全校教师认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常识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经济学就更加重要。校长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经济学有助于自己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更深刻地理解教育问题及社会现象,丰富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助于规范一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助于教师更加清醒和透彻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有了经济学常识,就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武器,多了一分改变自我的底气。同时,经济学常识也帮助人们强化法制和道德观念,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使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思考更加理性,行为更加从容。

(二)校长要能够用经济学知识审视教育

有人曾提出,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好学校?用经济学话语体系来界定,就是学校的“性价比”怎样?如果单纯以考试结果论英雄,不考虑学生的起点,不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及个性化发展去评价某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既不科学也不符合经济学常识,最终的结果就是违背教育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由于校长的流动性较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无论到哪所学校做校长,都应以教育的视角,用经济学知识科学地审视学校教育的“性价比”,把自己引领的每一所学校都带出新的高度。

(三)校长要能用经济学原理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自身专业成长,并在专业成长中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成长的效率却差别很大。校长应在校园内营造用经济学原理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首先,用资源配置的原理,让教师掌握如何利用好时间资源,提高专业成长的效度,最大化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其次,校长要懂得用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等经济学原理,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哪些内在需求和组织保障,并从客观上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教师利用两只手的合力维持专业成长的热度。最后,用机会成本原理让教师在选择自我发展方向时要算好账,减少无效及低效教育行为,[2]从而最大化地培植专业成长的高度与厚度。

(四)校长要利用经济学常识,对教师进行经济行为引领

最近几年,一些校长及部分普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既有直接投资,也有间接投资(借款)。由于缺乏基于经济学层面的理性判断,再加上市场的瞬息万变,最后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一些教师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从投资的美好愿景到“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于经济上的损失,在很长时间内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状态。学校里有几名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对学校的校风、教风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校长应通过多种形式让教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进行重大经济活动前,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判断,提高教师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五)校长要用经济学原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学校是一个需要用钱且不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地方。作为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一个极为实际的问题,即财政拨给学校的办学经费就这么多,如何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使用好这些经费,把学校办得更好些。在学校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每花一分钱,校长都必须要用经济学“成本—效益”原理,对经费使用的成本进行认真核算,并对经费使用后的效益进行科学而又精准的估算,确保每一笔钱都能给学校教育发展带来最大的效益。

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校长要学好、用好经济学。校长学习及掌握必备的经济学知识,不仅是学科界限日益被打破,万物互联时代对校长提出的要求,也是校长用新的视角思考教育、优化教育决策的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
常识经济学校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常识:哪杯更冰凉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