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特质的新发展

2021-12-04 21:36付建铂侯小林
中小学校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特质校长素质

□付建铂 侯小林

一位校长的优秀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一位校长的特质,对于学校的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1]他强调的就是校长特质的重要性。关于特质,一般指的是人或事物“特有的性质或品质”。[2]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对中小学校长特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一、中小学校长特质的时代内涵

(一)领导特质内涵的时代性变迁

领导特质理论,强调领导者自身具有一些独特的,并且能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品质与特质,对领导有效性和组织特性有比较强的影响力。[3]从20 世纪中期开始,领导特质理论研究者共列出了100多种领导特质,但是共性的、能在4 项以上的研究中被同时发现的仅有四五种,且都在情绪稳定性、外倾性、经验开放性、随和性和责任心五大性格特质维度内展开研究。21 世纪,领导特质理论研究更强调领导特质的情境化和个性化特征,认为领导特质是在情境化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连贯的个人特征。现代领导特质理论,逐渐以多变量的视角来剖析这一复杂现象,它关注的不仅是领导者静态的特质,更注重领导者身上某种或者某些特质与情境的互动,以及在相关情境中产生的效能。

(二)新时代国家层面对中小学校长特质的要求

关于中小学校长的特质,在国家层面虽未明确进行界定,但有一些文件要求与此相关。2013 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规定了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要求。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从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教学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品行修养等五个方面,对任职条件进行了规定。2018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从国家层面的要求来看,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校长的核心特质要求。

(三)实践层面上,中小学校长特质的共性特征

有专家曾选取“卓越校长首期领航班”的64 位校长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卓越校长在人格上具有乐观自信、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的特质;在专业上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独具风格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实践特质;在成长上具有成熟性、过渡性、分层性的特质。[3]还有专家基于湖南省694 位校长的实证分析,重点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进行了研究,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分为课程理念认知力、课程方案设计力、课程组织实施力、课程资源整合力和课程反馈评价力等五个维度。[4]从以上可以看出,实践层面的关注范围比较广,既有个性化特质,也有能力特质。内涵主要包括:角色特质、能力特质、素养特质和个人特质四个方面。这些特质在不同的中小学校长身上呈现不同的组合,而且在校长成长过程中以动态、情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中小学校长特质的实践困境

(一)角色特质“行政化”

中小学校长,一般由地方组织部门按照行政干部条件、程序来选聘、管理和考核,近几年改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选聘,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干部序列来管理并考评的。中小学校长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一线教师选拔为学校中层干部,再到副校长、校长;另一种是由教育局或者某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提拔为校长、副校长,以解决其政治待遇。无论是哪种,其大部分都脱离教学岗位,行政和管理工作成为日常,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执行教育部门命令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对于其角色特质的塑造是关于权力的运用、层级的管理和运行的效率,是在不断地按照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和接受评估的模式运转,使校长成为教育行政环节中的推动者,甚至是在教育行政体系中被动的执行者。在此过程中角色特质越来越被“行政化”,丧失了校长角色的情感特质、专业特质和自主品格。

(二)能力特质“形式化”

“形式化”本是中性概念,特别是对于校长的能力特质来说。作为校长,为了适应校长这个角色,或者是为了做好校长,应具有一些共性的能力,如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形式化”的特制,是可以被学习、模仿的,用起来也很高效。但是作为校长的特质,每当校长要做的事情或者认识要达到更高水平时,这些就不知不觉地成为其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为能力“习惯”了校长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希望能被纳入校长已有的能力范围,而且得到高效解决。这样校长就少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了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少了推陈出新的勇气和魄力,少了去分享、去影响他人的胸怀和能力。

(三)素质特质“全能化”

如果说要问好校长需要什么素质,有可能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被吸入进来。校长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等都很重要。一方面,说明这个时代对于校长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另一方面,说明校长的岗位职责需要他在多个方面有一定的积淀。这里不能把“素质”和“特质”两个概念混淆,“素质”注重人本来就有的品质,而“特质”注重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品质。因此,对于校长的特质,需要强调的是在校长身上异于他人的东西,而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的特质指的是他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专业性。

(四)个人特质“圣人化”

校长既有他的权力和义务,也有他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除此之外,他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普通人。管理学、领导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认为,优秀的领导具有很多优秀的个人特质,因此想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领导者个人特质。虽然优秀的校长在人格、气质、性格等多个心理学概念上,有异于常人的特点,但很大程度上与校长个人成长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这些是人们不能苛求的,就像很多人觉得外向型性格的校长很容易吸引人,但总不能要求所有的校长都是外向型性格。因此,这种想用优秀的个人特质作为校长特质标准来要求所有校长的做法,无疑是将校长个人特质“圣人化”,这是典型的“削足适履”式的标准和要求。

三、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特质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要形成教育家型角色特质

新时代一名教育家型校长应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育人成才的责任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为根本动力,要站得高、看得远,思考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要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要提升专业能力特质

校长的专业能力特质不仅体现在管理和组织能力上,更要体现在教育专业能力上,体现在规划学校发展、引领学校和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能力上。因此,新时代的校长要着重提升引领学校发展的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营造学校文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学校发展危机的能力。

(三)要培养多样化的素质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只有深入学习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才能把握校长的政治素质特质、专业素质特质和文化素质特质的提升方向。新时代的校长,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师生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多样化发展需要,想方设法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特质,着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素质特质。

(四)涵养个性化的个人特质

校长个人特质往往与个性化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相关,与个人经历相关,与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教育的理解相关。校长个性化特质中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如开放、包容、信任、乐观、好学、谦虚、合作、反思等。新时代的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作为学校领导者,校长的个性化特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凝聚师生力量、引领学校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

新时代校长特质的发展不仅展现在个别校长身上,还要使之成为全体中小学校长的共有特质。这个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轻轻松松完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句话放在新时代校长特质的塑造上,同样显现其理性的光芒。“路漫漫其修远兮”,校长应更加努力而求索。

猜你喜欢
特质校长素质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