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

2021-12-04 21:36郑是勇简占东于文安
中小学校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竞争力办学能力

□郑是勇 简占东 于文安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不仅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需要,也是回应人民对好学校期盼的需要。那么,怎样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呢?一般的回答是学校的校舍新、设备齐、荣誉多;是校长的学历高、资历深、名气大;是教师的学历高、结构好、数量多;是学生的成绩好、才艺多、品德高;是课程的结构齐、数量足、特色多。但这些完全是一种典型的结果导向型评价,只能看到学校之所以成为好学校的表征,缺乏对学校办学实践进行全面全程的跟踪评价,因而无法总结出学校之所以成为好学校的特质。这既不利于指导学校开展稳定的、可持续性的改进提升,也不利于学校办学经验模式的总结、推广、应用。

因此,从学校管理运营的视角,对学校办学实践进行全面全程的考察,评估学校之所以能发展成好学校所应具备的特质,对于推动学校开展持续的内涵式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好学校的特质之一:富有组织力

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富有组织力的。组织力是组织为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履行组织使命而表现出的综合实力。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组织力的有无或者强弱都是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1]它包括研究、决策、管理、执行、动员、整合、改革等方面的能力,是完成组织任务、履行组织使命、推动组织变革、实现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关注组织力的提升,没有组织力的提升就没有学校发展的基础。

提升组织力主要涉及制度与机制创新、机构与人员调整、评估与激励优化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第一,提升研究能力要求学校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聚焦问题,寻找对策。

第二,提升决策能力要求学校有合理的决策机构及成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确立目标,落实职责。

第三,提升管理能力要求学校有畅通的信息传递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强化评估,优化激励。

第四,提升执行能力要求学校有高效的运行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提升效能,实现目标。

第五,提升动员能力要求学校有公关宣传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树立形象,凝聚人心。

第六,提升整合能力要求学校有协调管理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协调内外,整合资源。

第七,提升改革能力要求学校有推动改革的制度安排及评估机构和激励机制作支撑,它可以帮助学校评估改革,推进改革。

因此,好学校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目标,聚焦问题、确立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职责,强化评估、优化激励,整合资源、改革机构,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推动学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与改革预期。同时,好学校还必须以制度与机制创新、机构与人员调整、评估与激励优化为切入点,持续提升研究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动员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改革能力,为不断提升学校组织力积蓄力量。

二、好学校的特质之二:富有品质力

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富有品质力的。品质力可以体现出组织的文化形象、人员素养以及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接受者期待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越小代表品质力越高,差距越大代表品质力越小。同时,品质力是塑造品牌价值的基础,品牌价值代表了组织的品质力,它们共同构成组织被认可、被接受的重要的认知基础。也就是说,一所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关注品质力的提升,没有品质力的提升就没有学校品牌的形成。

提升学校的品质力主要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及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第一,通过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可以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展示出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学生群体。

第二,通过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可以引领教师德勤廉能绩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展示出富有学识与修养的教师群体。

第三,通过提升课程管理能力,可以协调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落地实施,向社会展示出合规且富有特色的课程服务。

第四,通过提升文化管理能力,可以引领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向社会展示出健康且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底蕴。

因此,好学校必须以提升品质力为最终目标。一是把提升学生品质作为落脚点,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做好学生管理;二是把提升教师品质作为着力点,关注教师的学识与修养,做好教师管理;三是把提升课程品质作为核心点,关注课程的结构与特色,做好课程管理;四是把提升文化品质作为制高点,关注文化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引领,做好文化管理。

三、好学校的特质之三:富有竞争力

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富有竞争力的。竞争力是组织在与同类组织进行比对竞争中显现出的综合实力。从结果维度看,它集中体现在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但从原因维度看,它主要归因于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原料供应、设施设备、员工素养、工艺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它是组织经历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既展现出组织现有的优劣势、长短板,也预示着组织在未来竞争中可能面临的境遇。也就是说,一所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关注竞争力的提升,没有竞争力的提升就没有学校发展的潜能。

提升学校竞争力主要涉及硬件竞争力、学生竞争力、师资竞争力、教学竞争力、课程竞争力、科研竞争力、管理竞争力以及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提升。

第一,硬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硬件的数量及结构上。学校要依据确定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硬件的数量与结构,以满足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第二,学生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学业成绩上。学校要根据既定的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协调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以培养出全面发展且富有个性的学生。

第三,师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师德师风与专业素养上。学校要根据组织与个体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学识与修养,以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第四,教学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上。学校要根据学情校情不同,探索并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五,课程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与特色形成上。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学校办学特色,开发形成一套既符合国家要求又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第六,科研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研的数量、水平及转化上。学校要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开展校本研究或校本化实践,以帮助学校解决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难题。

第七,管理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组织效能与组织规范上。学校要根据任务目标,设计合理的管理流程,以帮助教职员工高效、规范地工作并实现目标。

第八,文化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感染力和引领力上。学校要根据组织使命及阶段任务,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以指导师生等主体在统一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各项工作。

因此,好学校必须以提升竞争力为重要目标。笔者认为,在硬件竞争力方面,应关注硬件的数量匹配与结构匹配;在学生竞争力方面,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师资竞争力方面,应关注教师的学识提升与修养提升;在教学竞争力方面,应关注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改进;在课程竞争力方面,应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特色形成;在科研竞争力方面,应关注校本问题研究与校本化策略实践;在管理竞争力方面,应关注组织效能提升与组织规范形成;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应关注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与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组织力、品质力及竞争力的提升,它们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发展成好学校所应具备的三大特质。因为没有组织力就没有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品质力就没有学校品牌的形成;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学校发展的潜能。围绕提升组织力、品质力及竞争力,开展办学实践探索,是推动学校提升办学成效,形成办学特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猜你喜欢
竞争力办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