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2021-12-07 04:13黄明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高中生物传统文化

黄明意

摘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与生物学教学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渗透了核心素养、弘扬了民族精神、传承了宝贵文化。教师要不断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纷繁多元的中国古典文化,对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用生物学的观点去解析一些成语、典故、俗语、歇后语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教学的意义

1、基于教育在现代的发展趋势,重建高中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自信生物学科中的大部分科学方法和内容都来自于西方国家,生物学科的基本走向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走向是截然相反的,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科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文化冲突”。“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教育在现代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这种发展趋势,生物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本土文化入手,站在生物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元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之间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融合,通过“以文化人、以生物人”来弱化这种隐性“文化冲突”的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高中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畏难情绪,而且有助于高中生重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2、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充分挖掘生物學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还关注人的情感动机的发展规律。生物学科的学习早就不仅仅以生物的学科内容为导向,而是融入了对高中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取向。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的诗词歌赋、成语谚语和歇后语、民间艺术以及古代典籍都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教育工作者将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兴趣因势利导到生物学科的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生活中的思政能力。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将生物学科的文化性凸显出来,从而发挥生物学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1、创世适宜情境

新课标强调情境化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建构概念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学生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或者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写诗时的意境,并提出相关生物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开启新课导入情境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诗词中的体验,收获愉悦感,以加倍珍惜生活。

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或者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学小视频,或者播放课前由学生朗诵诗词录制好的微视频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样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关注度。例如,南北朝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导入教学,该诗句描绘的是一幅草原生态系统画面,教师可据诗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又如,引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诗句导入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的教学。在学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笔者让学生欣赏“落叶归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均蕴含着生物学物质循环的美学价值。

2、强化概念理解

生物学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高中生对此并不了解,或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对生物学概念十分反感。由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烦琐而深奥,对于高中生来说,死记硬背大量生物内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果能充分利用古诗的分析和鉴赏功能,就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反感,许多学生因为快速记忆生物概念而对古诗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感体验不再畏惧生物。生物描写了人体生理的某些变化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正是理解人性、理解人与人关系的一个基础,生物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人在快乐时会快乐,在悲伤时会痛苦,也可以解释遗传,人与人之间许多感情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原因。

例如,在教授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这两个核心概念就可以引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经典诗句为学生们阐述遗传学的概念,亲缘关系表现为后代各个体在性状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与母代个体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性状可以通过亲代遗传并传给后代。“年年岁岁人不同”则点明了后代也不完全一样,甚至连双胞胎也有一些不同的原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借助古诗中的意象或基本原理来促进生物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的抽象概念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革新知识总结

教学知识总结时借助传统文化中的诗句或者成语等,形式新颖,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学习细胞膜成分和功能之后可以利用诗句总结升华。全班同学齐朗诵: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

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交响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

啊,伟大的细胞膜呀

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

这段诗歌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作为边界的细胞膜的重要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屏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通过诗句形象生动地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可以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归纳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规律。“一山容不得二虎”揭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进,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此外,有丝分裂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尤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学生难以掌握,但是如果巧用诗句总结其各时期特点,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型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建壁。通过简单的四句诗句归纳总结,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记忆细胞分裂期的特点,结合细胞分裂图区分各时期不同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教育教学价值,这些文化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生物教育者应该勇于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发掘这些蒙尘的文化瑰宝,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有机的融合后带入生物的课堂,让这些文化瑰宝再次发挥它们巨大的价值,向学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高中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担当。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去探寻有效的融合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培养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平.浅谈高中生物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18(49):167.

[2]张玲.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8(27):0074.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高中生物传统文化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