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微一体”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研究

2021-12-10 01:37戴薇
职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戴薇

摘 要:诗歌教学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诗歌教学却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验,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以“微课、微阅读、微写作”为载体的“三微一体”教学模式,并以《致橡树》一文的教学为范例,具体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三微一体”教学模式    诗歌教学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批以“微”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微课程、微阅读、微写作”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使用,预示着“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趋势。本文针对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困境,提出了“三微一体”教学模式,即将“微课、微阅读、微写作”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优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认同感。

一、“三微一体”的内涵界定

(一)“微课”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本文中的“微课”区别于“微视频”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具有系统性。“微视频”中的知识点难免零碎、割裂,而“微课”则是许多“微视频”的集合,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应该是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的过程,有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微阅读”

“微阅读”是指以电子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以图片和视频等作为材料,并以简洁短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阅读方式,如微博、朋友圈、QQ 空间的浏览等。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微阅读”的形式更加便捷灵活、短小精悍,可以作为课后拓展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微写作”

“微写作”是指篇幅在300字以内,语言简练、目标集中、抒发真实情感的一种写作形式,具有针对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征。具有写作篇幅小、针对性强、简单易操作等特点,是“微写作”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三微一体”

“三微一体”是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微课、微阅读、微写作”三者有机融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微课”,帮助学生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研究学习奠定基础。课中,教师通过“微写作”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后,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类文阅读和优秀学生范文,以“微阅读”的形式进行课外拓展和成果分享。课前、课中、课后共同形成教学整体,“微课、微写作、微阅读”有机融合,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实现“三微一体”。

二、“三微一体”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一)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1.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有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激励着国人奋进。中职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生力军,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中职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丰富的意象和自然流露的情感,都是生动形象地教授学生的最好素材。诗歌中蕴藏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蕴含人文精神,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首推“孔孟之道”。孔子主张以“仁”立德,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诗人们。在诗歌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百姓民生、关注国家命运的篇目不胜枚举。诗歌教学能够在中职生心中播种一颗颗乐善好施、推己及人的人文精神种子,有助于中职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诗歌教学可以帮助中职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美、节奏美、音韵美、格律美、画面美、情感美、文化美,从而有效培养中职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提升审美鉴赏力。

(二)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讲授解读过多,学生体验太少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大多照本宣科地进行講授,抽象枯燥地进行解读,带给学生的是空洞乏味的课堂体验。大多数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对诗歌凝练的语言和意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无法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价值。

2.普通教学内容过多,职业特色不明显

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在内容上仍然偏重常规内容,教学设计也是围绕创作背景、诗人生平、名句赏析、情感主旨等展开,教师更注重字词、意象、情感等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缺少职业特色。

(三)“三微一体”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由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他认为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即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原有认知同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建立联系。相对机械学习而言,学生能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建构、补充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及能力。开展有意义的学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具备逻辑意义,即教师为学生提供整合过的学习资源;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即学生有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积极内化;三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观念,即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补充新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进行诗歌教学之前,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将整合过的学习资源以“微课”的形式发布,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内化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正是有意义学习。

2.体验学习理论

1984年, 大卫·库伯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体验学习概念。他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循环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如此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经歷。库伯认为,四阶段体验学习圈即体验、反省、思考、实践,人们在不断重复体验四阶段学习圈而获得知识积累。体验式学习有三个特点:一是情境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模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反省、思考、实践四个阶段分别获得新知识;二是反思性,学生在情境中反复体验,不断总结,最后获得能力提升;三是实践性,通过体验和反思提炼出的技能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课后进行“微阅读”拓展就是很好的体验式学习。

三、“三微一体”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致橡树》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六版上册)一书中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现代诗歌,本文以此为范例具体阐述“三微一体”诗歌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课前预学,“微课”自主探究

根据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课前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有关“诗歌”的一系列“微课”,包括“知人论世”“朦胧诗派”“解读意象”“朗读技巧”等,让学生了解作者舒婷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朦胧诗派的产生及代表诗人,帮助学生解读诗歌中内涵丰富的意象、掌握吐字发音诵读的技巧。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结合之前学习的诗歌知识内容,内化建构、调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为线下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课中研学,“微写作”读写结合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诗歌中“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再结合诗歌内容,请学生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句式,仿写一段话,进行“微写作”训练。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鸟儿,你只知道为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又投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在分析“橡树”“木棉”的文学形象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可以让声乐专业的学生找一首合适的歌曲送给“橡树”或“木棉”,可以让动画专业的学生设计“橡树”或“木棉”的卡通形象等,凸显专业特色。

(三)课后分享,“微阅读”拓展提升

课后,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美文阅读”“习作共读”等“微阅读”资源,推荐学生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篇,并让学生任选其中一首诗仿写一首小诗,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集“微课、微阅读、微写作”为一体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未来“互联网+教育”相融合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文世业.初中生微阅读引导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

[3]刘宇琦.微写作视域中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0.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