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2021-12-13 01:48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 侯 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黑龙江 绥化 1500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很小。作为农业经济大国,发展农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更关系到亿万中国人民的福祉,是整个国家经济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把农业经济做大做强是重中之重,农业经济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石,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是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因此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时间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的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教育文化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本文从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收入水平出发,分析了三方面问题。第一,资金不足。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关系到农业生产、教育科研和宣传。尽管国家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投入的数额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导致政府的方案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第二,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由于政策融资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现代化进程缓慢。一些供水设施的运行水平较低,后续的维护、维修、运行困难。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系统,或缺乏合适的水源。第三,配套的道路和电网不完善。因为农村的覆盖面较广,人口集中程度不高,相对于城市,有些农村居民没有电,有些农村地区的道路质量差,缺乏排水管道,雨季常常是由于泥泞道路而交通不畅,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困难,同时也妨碍了货物运输和经济发展。在农村地区,由于能源集中程度低,供电网络覆盖面广,相应的变压器、供电线路没有科学布设,一些供电设施即使可以提供正常供电也长期关闭,链条严重枯竭,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基础设施对农村生产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伴随着城市化的兴起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改善当地水质,尽可能保证农村交通线路与水利设施的有效结合。建设基础设施将降低当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成本,降低整个市场的风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更接近经济系统,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不断加快发展。所以,建设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可以丰富农民的耕作制度,增加农民的融资渠道,从而有效地减少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失。重视农业经济,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到农村,使整个农业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推动农业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一体化发展。

(二)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在基础设施上增加投资,可以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农村经济能力。第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的规范化。目前阶段,有很多成功提倡的实例,这些倡议通常更具权威性和可比性,因为这些倡议是以政府投资为基础的,通常是基于增加资金和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多元化,并有效拓展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企业、政府三方互动。第二,目标明确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扩展将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当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旅游、手工艺及农村经济的整体多元化,而另一些地区则坚持农业经济第一的原则,实现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在基础设施发达的情况下,包装、销售全国农产品,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具有积极作用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使农村经济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现代化发展项目,极大地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农村经济各方面得到优化发展,引导农村经济劳动力走上高素质轨道,全面提高农村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农村经济体系。

三、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农村长远发展时,应从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尤其是电力、道路等设施,这些设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条件,比如农村地区道路质量差,例如夏季雨水过多的时候,车辆和行人就不能通行,影响农业和非农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家和相关部门要从基础设施入手,统筹规划,通过进一步建设和改善农民的生产需求,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现代化进程有效实施。部分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农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第一,要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调整预算支出方向,调整农业政策,完善支出控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基础设施、物流、装备等问题,在农村,要切实把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做好规划,制度和工作要在地方上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善。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第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从根本上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正常有序的一项长期有效措施。首先,要从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入手,改进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乡村公路建设周期长,规划网络和相关部门应了解每个村庄的道路状况、经济状况和规划依据。其次,对施工队伍的选拔,要严格考核其资质,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划。国家应该从制度上支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化,保障农民获得城市物质基础设施,确保农村道路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实施。第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以突出服务、宽覆盖、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理念,加强整合,建立健全城乡信息服务体系,扩大因特网和有线网络规划建设,使广大群众获得信息服务,提高幸福感,促进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第三,完善农村供水的基础设施。部分农村地下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政府应加快建设饮用水安全设施。第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国家要长期加大投入和监督力度,确保城乡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第五,改善医疗设施。另外,政府还会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严重短缺,医疗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其职能,向农村地区提供更有效的卫生支助和援助,为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提供住房材料、设备和技术。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做好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不断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工作,保障每村每户都能够用来自来水,还要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常见干旱地带进行人工增雨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旱季做好人工降雨工作,保障农作物生产的灌溉需求。对于一些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农业生产水平。此外,还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交通网,做好城市的公路建设工作,做好道路排水系统建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还可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的电子商务,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运行机制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各个地域差异大,很难建立合理公平的教育体系。基础建设对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效配置资源、合理规划建设设施、实现金融效益最大化、农村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