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13 01:48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村民党组织

□ 高 艺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0)

乡村是自然社会经济多项特征的集合,中国改革开发至今已经历了40多年,中国的农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新时代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

(一)乡村发展待振兴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国内农村至今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从最早的包产到户发展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国家的农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当时国内农村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改革开发的40多年里,国内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都经历了变化。随着改革开发的逐步加快,农村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农村产业不发达,生产方式不协调,同时农村的经济无法满足农民的刚性需求,农民外出打工的比例不断提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社会民生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因此全党的工作就必须要好好地去解决“三农”问题,在农村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的小康社会,与农村的“三农”问题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全党都要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保证发展方向,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推动“三农”工作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居住的生活环境的美好向往以及人们的幸福感都是美丽乡村实施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的规划实施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基层党建新助力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紧密联系的,而党的组织战斗能力更是影响这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基层工作的管理、资源和服务作用,利用相关的各种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要深入学习的党的领导方针,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帮助基层党组织更快的发展,让基层党组织具有更高的活力。

二、乡村振兴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选择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青壮年大量外流,农村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的趋势,留在农村的党员同志年龄比较偏大,对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的了解利用存在短板,对乡村振兴相关战略的学习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工作过程中时常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少数年轻党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掌握较老党员而言更加及时,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知较为得心应手,但是在政治信仰、责任使命以及对农村的热爱程度等方面与老党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心情烦躁焦虑,对乡村发展缺乏耐心和信心,以上原因导致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人选选择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二)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理论基础薄弱。目前农村部分的党员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学习不透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领悟和学习。正确的理论是推动实践的关键力量,没有全面理解理论甚至错误理解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还有部分党员存在信仰缺失的现象,尚未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以导致在为农村发展建设工作过程中没有缺乏信心,工作效率低下。

其次,综合能力不足。农村党员及党员队伍“高素质”“专业化”这两方面还存在短板。第一,农村党员年纪偏大,在文化水平、教育素质和创新意识方面明显存在问题,对新时代农村新政策解读不透彻,很难更好地展开工作。第二,少数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弱,对自己肩负的“公仆”身份缺乏正确认知,开展工作时“败家子,甩官腔”,甚至还存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第三,很多基层干部对新兴农业技术缺乏了解,在驾驭新农村发展问题上比较吃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如何发展振兴,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力不从心。第四,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方法保守、单一。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能够减轻工作难度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方法老套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在解决问题中难免事倍功半的。

(三)沟通不畅通

首先,个别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了解不够,存在彼此之间不熟悉、不信任的现象,农民群众存在实际问题时不知向谁反映,如何反映。另外,党员和群众在信息的掌握程度及信息沟通存在壁垒,很多农民群众不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内容概要以及重要性。基层党员干部想要了解一些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切实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不知从何处下手。

(四)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不足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善于组织和调动群众,要更加高效的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群众方面存在不足,群众对部分党员以及党组织的认同需要加强。农村自治下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提高了农民参与各项事务的积极性,村委会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承担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甚至造成党组织和村委会之间关系紧张的局面。

三、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

(一)共同治理,实现党群互通、互相信任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针对当前乡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选择困难的问题,广大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领村民参与到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之中,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下移。乡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建设网络服务系统,集中统一管理村务信息,方便村民查阅,对村民重点关注的问题,应当及时公告;印发宣传手册、开展教育讲堂,发布信息等使村民了解到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开展“一日村干部”活动,积极引领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从实践中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对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出积极作用的个人,及时表彰,发挥村民个人的榜样作用,以个体带集体、以典型带全部,激励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工作去。

(二)提升基层党员素质,供强智力支持

首先,提升乡村基层党员的政治素养。乡村基层党员要时刻铭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发现并且解决问题,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群众、领袖及阶级的相关知识,明白以人为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具体内涵及要求,由此充实自身理论基础,坚定政治立场。

其次,打造有组织、有纪律的基层党员队伍。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不能孤立、抽象地看待人的本质,要充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活动,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割裂不开的,单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建设精神向上的乡村党组织。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党纪教育”等主题突出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常规性教育,将党章学习和最新理论学习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广泛开展群众主题教育、村民评议党员干部、村民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相结合,推动农民思想上的转变,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

以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乡村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路线、落实贯彻各项工作的重要基层力量,是培育乡村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切实提高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同时,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专业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带领作用,因此,乡村党组织要制定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党员干部标准,严格把控支部党员质量;每位党员同志要有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定期按照党章、各项文件反省自身,并且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党员干部建设乡村的具体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村民党组织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党员干部新书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