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简约 轻盈行走
——访江苏省特级教师金立义

2021-12-13 08:33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教学内容课文

文|本刊记者

记者:金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您是正高级教师,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这么多年一直扎根一线,潜心研究小学语文,关于您提出的“简约语文”教学主张,我们很感兴趣,您是如何想到提出这一教学主张的?

金立义: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人把一个小孩、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封闭、黑暗的房间里。哲人吩咐他们:“请你们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尽快把这个房间装满东西。”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哪儿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哪个位置开扇窗最合适。而数学家连忙找来了卷尺丈量墙的长度与高度,之后伏案计算这间房间的面积,苦苦思索能用什么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把房间迅速填满。只有那个孩子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根蜡烛,从口袋中掏出火柴点亮它。昏暗的房间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在皱眉设计种种方案的时候,孩子已经在屋里围着摇曳的烛光幸福地跳舞歌唱了。

多么睿智的孩子,他用了最简单、最廉价的方法,创造了丰盈的内容——烛光摇曳,满屋生辉,温馨浪漫,快乐无限。这个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佳的。

庄子言:“文灭质,博溺心。”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周国平先生也说:“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自由。”读着这样的故事,咀嚼着名人的话语,我突然顿悟到语文教改的方向:语文教学真的应该除去浮华,追求简约,轻盈行走。

记者:那么,您正式提出“简约语文”这一教学主张大概是什么时候?

金立义:我正式提出“简约语文”教学主张大概是2010年下半年。这一主张的提出其实是源于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对我一次公开课的指导。

2010年5月,我参加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培训班,我的导师是潘文彬校长。培训班每个学员都要上一次公开课。那次我要执教的是《詹天佑》,试教后自己并不满意。于是潘校长组织了几位名师帮我评课,修改。他非常独到地提出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带领学生研究‘题目是《詹天佑》,但课文第2、3 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把这个问题研究好了,课文中蕴含着的课程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语文课,一定要抓住核心问题,要上得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也让我如梦初醒。“简约”对于我来说,是个多么熟悉的词语!一直在苦苦地找寻着自己的教学主张,今天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简约”在潘校长的牵手下,与我不期而遇,尔后正式成为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记者:请问“简约语文”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金立义:“简约语文”是形简内约,重点突出为“简”,厚积薄发为“约”。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丰富和博大的一种有效表达;简约不是简陋,而是有宏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予以支撑的一种形式。“简约语文”的核心理念是回归语文本真,促进儿童发展。追求本色语文,正本清源,抛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轻盈行走,回归家园,种好自己的田,丰厚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记者:“简约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金立义:“简约语文”叩问了语文教学中三个本源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它回应了这三个问题:为什么教——理念简朴、目标简明;教什么——内容简要;怎么教——环节简化。

关于理念简朴,我想这个问题很简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儿童出发,顺应儿童的个性需求,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标简明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语文课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目标不明。一堂课教师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也要不到。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们希望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精简、单纯、集中。现在使用统编本教材,要力争追求一课一得,尤其要让语文要素落地生花。

内容简要就是要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精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和教学目标相呼应,最好能一一对应起来,这样教学目标就能实现了,而不是悬在空中的楼阁。当然,筛选简要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语文本体的教学内容都蕴藏在文本之中。跳出课文教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而不是凭经验。好在统编本教材解决了这一问题,希望老师们多看看文后的练习,就能知道该教什么了。

至于环节简化,我希望老师们要有整体性思维,学会架构板块教学。板块教学主线清楚,高效聚合,整体性强,缩短了烦琐、冗长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简化了,课堂上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用来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增长学生的能力,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简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教学目标起着统领作用,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是为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记者:那您及团队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又是如何落实“简约语文”教学主张的?

金立义:“简约语文”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之上实施的。

首先,有效备课是保障。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如果说,新颖的教学创意是美妙的灵感火花,那么课文研读就是漫长的钻木取火的过程;如果说,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动人的音乐旋律,那么课文研读就是苦心孤诣的谱曲时光。”“简约语文”实施的前提就是有效备课,没有有效备课,简约无从谈起。因为简约是触摸课文核心价值的一次深度认识,又是对课文教学价值做深入浅出的一种有效表达。

其次,两次转身为关键。

语文教学要实现两次转身。一次是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就是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来教,凸显语文本体的内容。统编本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基本解决了第一次转身的问题。第二次转身是从“教语文”向“学语文”转身。语文教学须从儿童立场出发,倾力打造“让学”课堂,把学习的方便和好处让给学生,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学生觉悟、聪慧,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习发生,让学生成长于课堂。

最后,即时评价要到位。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要做出即时性评价。评价要及时到位,简洁有效。在学生的疑难处点拨启迪,顺学而导,让学生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经历中成长与提升。

记者:听您介绍了这么多,真是深刻地感受到简约并不简单。那么,您的“简约语文”研究大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金立义:“简约语文”的研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酝酿阶段(2000~2010年)。这段时间里,我总觉得语文教学问题颇多,少、慢、差、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自己也很困惑,很想突破,就是力不从心,找不到方向。其实,这一阶段是突破前的酝酿阶段。第二个是突破阶段(2011~2015年)。这五年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织茧成蛹,化蛹为蝶。我鲜明地提出了“简约语文”观,并践行了“简约语文”,初步厘清了“简约语文”的内涵、特质,并提出了实施的路径。带领团队的小伙伴们,围绕“简约语文”解读教材,研磨课例,不断反思总结。我本人围绕“简约语文”写了十几篇文章,设计了十余篇教学设计;两次获得了江苏省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名师课堂”播出了我的“简约语文”教学主张和《詹天佑》课例;2013年《语文教学通讯》第六期介绍了我的“简约语文”,本人成了封面人物;2013年11月,《小学简约语文的实践研究》获得了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还出版了个人专著《守望简约——我的小学语文教学观》。第三个是提升阶段(2016年至今)。2015年,我申报的“简约语文”南京市规划课题顺利结题,但我总觉得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触及,于是我又翻篇归零,重新出发。2018年申报了江苏省规划课题“小学‘简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这次研究的视域宽了不少:不同的课型、文体如何上得简约而高效,学生在课上如何学得主动有效,“简约语文”课堂如何评价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有了一些收获, 获得了2019年南京市首届教科研创新奖二等奖,团队小伙伴们对外上了几十节公开课,多篇论文也陆续公开发表。

记者:听您介绍了这么多,真是深刻地感受到了“简约语文”的魅力。在采访快要结束之际,请您给全国的青年语文教师留下几句鼓励的话语吧。

金立义:从教学问题出发,寻求解决的路径,且行且思,坚持不懈,你苦苦找寻的教学主张会应然而生。

记者:太好了,我代表广大青年语文教师谢谢您,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教学内容课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背课文的小偷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背课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