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13 09:41郑传杯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运用初中数学

郑传杯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有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着很大的作用。初中数学是今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很好地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更强,教学成效更高。本文将分析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和问题,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运用

引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中体现出乏力、无趣的状态,这也导致初中数学教学长时间难以取得突破。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让教学水平和质量得以提升,更让学生从沉闷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进行自主的、协作的探索,收获更好的学习成效。

一、合理分组,促成有效合作

在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准确定位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老师应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引领者和服务者。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要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探寻破解难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后得到答案。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合作过程中,要对自己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团队负责。在合作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知识和技巧,锻炼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能力。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确保各组的综合实力相同,并确定每个学生的工作分工。每个小组都应该包括学习能力强的、中等的和学困生,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让最优秀的学生给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以致用。

二、组内合作,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要明确合作小组学习的问题、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有时在一群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出现混乱和碎片化的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辅导和整理,让学生开始有条不紊地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思考、研究,发现等腰三角形与普通三角形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尝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每个小组都会报告他们的发现,老师会给出建议和评估。之后,让学生继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证明结论。这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一旦学生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还要强调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这也是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知识点。在这里,学生可以运用折纸的方式来加深对这个知识的领会和记忆,充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动机评价,巩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科学评价每个合作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也可以采用课堂考核、班级考核、周考核、月考核的机制,选择每节课的优秀小组、一周优秀小组和一月优秀小组。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动机性评价。作为激励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助力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其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动机可以是老师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赏识的眼神,或者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是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极大认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对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解释菱形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先总结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为比赛中取得胜利的小组颁发奖品。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中发起关于菱形的性质和判断的合作讨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合作学习的结果。学生展示结束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动机性评价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反思、表达等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组内合理分工,发挥学生特长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位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之中。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促使学生形成优势互补,出现合作竞争的局面。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且在各个小组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结合组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让各个组员都有“事情”可做。具体来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其在直角三角形中探究30°角、45°角以及60°角的三角函数值;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让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绘制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在其中标注30°角、45°角、60°角以及对应线段的具体长度;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可以让其将本组所探究的成果记录下来。如此一来,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较为顺利地完成合作探究的任务。当然,在落实这一工作时,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的综合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保证分工的合理性,避免分工影响到整体学习效果。

五、引导多方思考,拓展发散思维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以此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试着从多个方面来分析、思考问题,通过多元化的方式高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验证具体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还能够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高度测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如“三角形有哪些测量方法”等,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展开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习小组所采取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活跃。这个时候,教师把握时机,提出“哪些工具可以完成三角形的测量”的问题,学生非常积极,有的提出用尺子测量,有的提出用三角板测量,还有的提出用照相机。学生积极提出想法时,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不同方法和工具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切实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积极性,还有效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应促进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激发学习潜能,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推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蒙.小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30):29-30.

[2]刘新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0):39-4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运用初中数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