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12-13 17:33夏贤初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夏贤初

摘要:数学是一门锻炼逻辑思维的学科,在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知识素养的要求较高,这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环节。从几个基本点出发,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包括审题、思考、寻找思路、解题、验算等基本环节,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准确地解题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的问题解决能力,而这无疑依赖于教師平时一点一滴的培养和学生的积累。

一、教师弓导学生使用公式解题

面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的问题,教师要多做引导,提示学生多用公式解题。很多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认识都是浅显的甚至不愿意去记它,平常练题找书本,一到考试连公式的影子都想不起来。也有--部分学生,虽然对把公式背得烂熟于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运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不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找方法。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教学工作。课堂上,采用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利用公式去示范答题,讲清楚答题思路。教师示范以后,出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课堂设置总结环节,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公式解题思路的理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针对性地提问,加以巩固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在审题时寻找关键字

随着解题量的增加学生逐渐会发现,一些同类型的应用题中,都会出现一些相同的字眼。如在低年级的加减法计算题中,总会出现“……比……多”或“……比……少”这样的表述。随着所学知识点难度的增加,应用题中开始频繁出现“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时出发”“……是什么的……倍”等条件,由此就可以总结出,检验相同知识点的应用题,在题目中都带有相同的关键字或关键词,是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的。如果总结出这一规律,学生就能够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哪部分的知识内容,从而确立最基本的解题思路,这是必要的审题能力,能够避免学生在思考和解题时“绕远路”,降低出错率。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应用题时,不要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列式、计算上,为他们总结题目规律,筛选关键字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如题:(1)桶里装有一些花生油,妈妈做菜用去了总量的60%,恰好是48千克,求桶里原有花生油多少千克?(2)一条长48米的绳子,剪去全长的75%,剩余的绳子长度是多少?在上述百分数应用题中,总量、全长、原有、剩余这类字眼便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寻找解题思路需要从这些信息入手,并迅速判断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再去列算式,这样一步步的条理化解题,出错率会降低很多。

三、归纳解题思路

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不是为他们布置大量的作业,让他们在“题海”中练习就能实现的。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与其告诉学生准确的答案,不如教会他们方法,实现授之以渔,将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总结起来。学生积累的思路越多,面对各类应用题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以公倍数和公约数的应用题为例,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一点:解决公约数和公倍数应用题,一般情况下需要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从题目中的信息找出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后,再去寻找最终的答案。如果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计算,那么一般采用“短除法”来求出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如题:现有一张长度为60厘米、宽度为56厘米的硬纸板,将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必须将硬纸板全部用完,且得到的正方形为最大,求剪得的正方形边长长度。从题目中可以分析出,所求边长也就是硬纸板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而60和56的最大公约数是4,因此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再如:甲、乙、丙三人各自驾驶一辆汽车同向行驶于一个环形马路上,甲所驾车辆绕环形马路一周需要36分钟的时间,乙驾驶车辆行驶环形马路一周需要30分钟,丙需要48分钟才能行驶一周,三人驾驶的汽车在同一时间从同一起点出发,三辆车同时在起点相遇的时间需要多久?审题后应立刻意识到这一题是要求出36、30、48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720。可见,同类型的问题有很多规律,确定了思路,就能快速解答,准确无误,不必再每读一题都重新去思索,费时费力。这是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最有力的帮助。

四、加快练习做题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做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拖延性,爱玩的天性使他们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连串的小动作影响做题效率。面对以上问题,数学教师要加强锻炼学生的解题的实际操作。具体可以这样展开来做,首先,在所有的知识点已经讲解的情况下,做一个课堂小测试,定时定量地出一些难易相成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一些课堂彩蛋。即,谁在规定时间内第一个完成题目的解答,并保证答题质量,谁可以问教师一个关于数学领域里的问题,要求提问者所问问题有新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可以引领他们拓展关于课本知识以外的数学知识。其次,在每次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一次做题大评比。教师提前根据考试大纲出一定量的练习题目,对于在定时定量的情况下,首先做完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授予班级头衔,如“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创造之星”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在评比中达成考前复习,一边锻炼学生解题效率,一边做到复习巩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复习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对与同种类型的数学题,每个人的答题思路不同,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这样也已提高学生学习的互助性,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即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又可以节省答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五、教师鼓励学生总结易犯的小错误

小学中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贪玩不细心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小错不断,但是“往往大意失荆州”,一个很小的错误可能会导致一道10分的应用题不得一分,这样对于爱犯小错的孩子来说损失太大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从细微处抓起,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掉这些小毛病。数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收集自己易错的题目,找一个错题本把错题誊抄下来,容易犯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记号,规避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给自己出同种类型的题,少题多次练习,以达到完全规避同等错误的出现。

六、善于运用图像帮助解题

高年级应用题的抽象程度在提升,而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因此解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形象化元素。图像可以将题目中的信息直观呈现出来,使学生迅速找到矛盾点,发现解题思路,解读题目的准确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画图来更好地理解题意:制作10节长度为2米、直径为8厘米的烟囱,求所需铁皮的面积。尽管题目较短,但信息量较大,学生可绘制一些草图帮助理解,解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为他们打下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对他们以后步入初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从海量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教会他们方法和技巧,多总结规律和思路,少一些死记硬背和套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灵活解题、高效解题。

参考文献:

[1]高小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2021(34):127.

[2]张辉生.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思考[J].家长,2021(24):153-154.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