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清HDL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2021-12-16 08:10章海燕张祖宏龙明智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章海燕 张祖宏 龙明智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9)

高血压是引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合并颈部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1]。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2],而颈部斑块的稳定程度,决定着未来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3]。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5],本研究旨在讨论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3(HDL3)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早期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并行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B超提示结果,分为3组:高血压不合并斑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高血压合并稳定斑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高血压合并易损斑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排除标准:高血压急症患者、有血液、肝脏、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正在服用激素替代治疗、近3个月行外科手术者。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与高血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0名,男43例,女37例,作为对照组。此次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血浆提取及各生化指标测定:空腹抽取5mL静脉血,标本收集在含枸橼酸盐的试管中。标本在4 ℃、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待测。另抽5 mL同日空腹静脉血在促凝管中用来检测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3(HDL3)的含量。

1.3 颈动脉B超测定 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PHILIPS IE33)对所有检查者行颈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及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体积、位置及回声特点进行测量,探头频率7~10 Hz,颈动脉斑块评价标准:正常为IMT≤0.9 mm且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内膜增厚为0.9~1.3 mm;IMT≥1.3 mm表示斑块形成,按照斑块回声特点分为易损斑块(溃疡混合斑及脂质型软斑)、稳定斑块(钙化型硬斑及纤维型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DL3水平的比较 高血压患者血清HDL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DL3 水平比较(±s)

表1 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DL3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高血压各亚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基本资料及临床指标对比 3组在年龄、性别、吸烟、DBP、FBS、HDL-C、TG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易损斑块组在SBP、TC、LDL-C方面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HDL3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见表2。

表2 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及各项指标比较

2.3 HDL3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颈动脉斑块性质为因变量,TC、LDL-C、SBP、HDL3为自变量,纳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DL、HDL3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形成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高血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将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HDL-C参与体内胆固醇的逆转运,将外周细胞内的胆固醇脂逆向转运至肝脏,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单纯HDL-C血清水平不能全面地反映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6-7],一些研究证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在HDL亚型含量、分布及载脂蛋白的含量有明显改变[8]。由于HDL颗粒存在着理化和代谢的不均一性,即便相同HDL-C水平冠心病的患病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HDL-C亚类尤其是HDL3比总HDL-C水平更能反映冠心病的风险[9-10]。另据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文章报道,HDL介导的胆固醇转出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度负相关,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功能独立于HDL-C水平,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12]。故推测HDL亚群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胆固醇逆转运,本研究拟观察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DL3的水平以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在研究中,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组血清HDL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在高血压组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HDL3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HDL3的变化水平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采用单因素分析提示SBP、TC、LDL、HDL3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影响(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LDL,HDL3进入模型,说明除了LDL-C外,HDL3同样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造成影响,HDL3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其血清水平降低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增加。

综上所述,血清HDL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判断心血管事件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结合临床其他高危因素,也许更能够反映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但HDL3的具体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之间的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来证实。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