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融入大班课程探究

2021-12-18 20:09黄玲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黄玲玲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开始小学正式教育前的预备队, 国家教育要求指出幼儿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引导幼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优秀,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些需要传统民俗文化的支持。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园幼儿大多还是处于一个懵懂未知的阶段,如何将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是现阶段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为基点,讲述民俗文化教育如何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幼儿又是如何得到教育知识的。

关键词:社会领域;儿童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35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五十六个朵不同的花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花园。其中,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最为密集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三月三”也称农历三月初三,这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又叫歌婆节。歌婆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歌仙,在这个日子里要唱山歌三天三夜,形成歌圩,同时还要进行祭祖、撞彩蛋等习俗。“三月三”是壮族地区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因此需要贯彻入当地幼儿的教育中。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班来说为时过早,因此从大班开始较为合适,幼儿园大班课程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融入民俗文化。

一、探寻民俗文化的融合点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任何文化都有相应的优点和缺陷,甚至还有相应的糟粕部分,幼儿很难进行辨别,即使到了大班也很容易被误导,因此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将整个文化直接照搬到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中来,必须认真筛选,确定下两者间合适的融合点,设定好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民俗文化,吸收社会知识。

例如,教材《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大班春季课程中有一个“蜗牛城的故事”,里面讲述了蜗牛姑娘请蜗牛小伙子吃葡萄,蜗牛小伙子请蜗牛姑娘来看荷花,但由于蜗牛爬得太慢,因此蜗牛姑娘只看到荷花,蜗牛小伙子只吃到大白菜,最后蜗牛姑娘种下了神秘的花籽,通过牵牛花电话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就可以很好与传统民俗文化对应上,因为“壮族三月三”里以民族山歌独秀一枝,人们通过山歌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情,展现自己的民族自豪,这篇课文可以改为用山歌进行对唱,蜗牛是如何用山歌进行对话彼此了解,消除误会,建立真诚的友谊。这样一方面符合了教学活动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成功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让幼儿感受到壮族山歌的文化魅力。

二、开设民俗文化特色主题课程

仅仅靠在正式的课程中融入部分民俗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壮族民俗文化种类繁多,要讲清楚还需要真正开设与壮族民俗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这些主题课程贯穿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文化体验的学习方面,为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基础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提供了先进范例,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其中大班教育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考虑创立壮族文化主题教学活动或者开展壮族民间体育游戏等,确保寓教于乐,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汲取文化主题知识。

例如,壮族文化课程的过程中,就选取山歌童谣、传统服饰、民间艺术这些作为教学材料,壮族文化中会有一些有趣的神话传说,可以适当地讲述一些,带幼儿进行文化入门,同时还有传统服饰和一些艺术工艺品,绣鞋、绣球、铜鼓、雕刻这些,教师可以带一些样品,引导幼儿仿照这些传统文化自己动手去做,即使做出来不像也不能灰心丧气,多多积极鼓励,推陈出新,在这个时候幼儿就已经融入“三月三”文化的学习之中了,主题课程的教育目的也就得到了体现。

除了文化课,幼儿园课堂还是以游戏为主,这些壮族民间体育游戏都来源于生活,是勤劳的历史人民所积累下来的智慧文化结晶,是非常优秀的文化学习材料。一开始就可以制订课程的材料應用方案,在课程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如在大班户外活动课上,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观察者,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绣球舞”等动作,观察言谈举止,分析爱好与性格,确保所有人能够融入大班课堂中。这样壮族民间文化特点得到突出,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营造民俗文化和谐的环境

除了课程教育以外环境的创造和利用都将极大影响幼儿的发展,民俗文化是一个涵盖社会各方各面的传统体系,要想真正融入课程,还需要营造出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幼儿园大班课程具有开放性、融合性等特点,要让这些特点能够突出,“语言”这方面就是一个重要主体。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讲方言活动,每周安排一天时间讲壮语,尝试用壮语进行交流,推广幼儿园壮语教学的动力。幼儿园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丰富环境,可以装点各个场景,对于整个环境的文化塑造也能更好成型。

例如幼儿园幼儿一定会经过的走廊、角落和大门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张贴与壮族“三月三”文化内容有关的材料或图片,比如山歌、壮剧。同时幼儿园有多功能室,使用的乐器就可以放置鼓、锣等民族乐器,让幼儿接触和学习使用。教室里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装点教室,比如制作一些传统的木偶还有灯饰装点在教室周围,辛勤的汗水更容易烘托出民族氛围,感受文化色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壮族“三月三”文化融入大班课堂中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既需要课堂主题环境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要环境材料的装点构建。幼儿园是一个初级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大胆尝试与创新,通过带领幼儿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壮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心灵深处扎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黄玉婷.将壮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J].广西教育,2020(1):2-7.

[2]赵勤善.增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时度效”探析[J].学前教育,2020(3):13-21.

[3]李霞.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J].网络期刊,2018(1):3-6.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