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12-21 00:36杨君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杨君梅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阅读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层出不穷,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显示出了许多教学优势。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怎样巧妙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及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对群文阅读的价值及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它是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所学内容,采用与课堂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明确主题,将各式各样的阅读方式融会贯通到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对文章初读,将自己感受到的核心思想表达出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探索文章当中的有趣部分,发现并且采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老师更应当让传统阅读教学理念与新教学理念相互融合,积极寻找新颖阅读策略,并且展开实施,让群文阅读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起来,营造更为温馨宽松的阅读气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认识群文阅读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学习任务还不特别紧张,所以这个时期适合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这将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群文阅读,能够充分地扩展学生阅读文本的宽度,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与老师进行共同探讨,师生一同参与学习过程,并产生更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篇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对“再塑生命的人”展开群文阅读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领会沙利文老师的爱心和高明的教育观,同时还要领会海伦·凯勒身上的坚韧意志、勤思好学、热爱生活的精神。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预设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深入体会作者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拥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此,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材料,体验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还能拥有如此乐观积极的精神,而作为身体健全、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更应当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能被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打败。

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进行高效阅读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文本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领会文本内容的同时,提升阅读的兴趣。通过大量群文的阅读,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时,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执着、刻苦、勇敢、诚实、坚强等诸多优良的品质。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也是在一种特殊环境中创作完成的,他虽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然拥有惊人的毅力,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选择迎难而上,终于在病床上完成了这部名著。例如在阅读《我与地坛》等群文时,学生能领悟史铁生在身体残疾之后,地坛给予了他对生命的感悟。通过相关文本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史铁生其人其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作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让学生领悟史铁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通过这些文本,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设置群文阅读问题,增加学生的群文阅读量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老师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时,教师就要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先深入思考然后做出正确判断。群文阅读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精力去完成,因此,学生更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在学生开展课外群文阅读时,教师要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抓住两篇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等特点,设置一些相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阅读方向和阅读任务,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阅读,从而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特点,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能掌握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群文阅读是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走入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它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以寻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吉林四平市第三中学校]

教育和教材集中反映国家发展需求、安全需求、利益需求,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把教材建设和监管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防线,是各主权国家的惯例。

建立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教材作用不可忽视。我国疆域辽阔、文化多样,只有将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根植于人民心中,才能提升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通过教育系统以及作为教育核心载体的教材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充分调动人民投身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热情。也应看到,某些方面教育及教材的失守,会对国家稳定造成严重破坏。2019年我國香港地区爆发的“修例风波”,使经济和民生遭受重创,而长期以来香港教育忽视教材建设,导致青少年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偏误,容易在敌对势力煽动与蛊惑下迷失方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不可缺席。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后果堪忧。作为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契合。我们党明确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价值观教育要从学校抓起。教材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抓手。通过优质教材向青少年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增强其抵御错误思潮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有助于青少年将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梦想,从而在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寻获人生价值。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守离不开教材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美西方国家对我封锁遏制愈加猖獗。面对挑战,青年人应始终明确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的根本问题,教材也应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及教材建设,增强青年一代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使他们不迷失于徘徊歧路,不畏惧于坎坷征途,做到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未来有方向。

(米博华、王梓《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9日11版)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