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2 03:00朱惠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腹腔

朱惠玲

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胃肠手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其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舒适度,还可以促进术后饮食的早期恢复,降低、术后肠粘连、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1-2]。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诊疗过程[3]。了解引起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障碍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8.48±2.57岁。根据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组(3~7 d)和较差组(>7 d)。即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和术后排便恢复时间均为3~14 d ,平均5.67±1.08 d,其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7 d的患者有118例(正常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 d的患者有46例(较差组)。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纳入条件: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肿瘤;符合手术指征且行开放性手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获得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或严重感染。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3 资料收集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本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既往病史、术前便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腹腔积液、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开始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术前便秘史和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指数、腹腔积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正常还是较差设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统计结果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赋值表见表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腹腔积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开始活动时间为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胃动力减弱,是由于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造成胃肠道神经丛调控的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此外,胃肠道完整性遭破坏,干扰其神经和体液调节功能,加上胃活动与分泌功能失调,直接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康复[4-6]。临床研究认为,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与肠道机械运动功能、免疫防御功能、胃肠道化学感应系统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7]。胃肠功能障碍不仅阻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更会加剧患者营养素和体液丢失,从而出现电解质紊乱、肾衰竭甚至死亡[8]。因此,临床康复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促进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体质指数、腹腔积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指标。①体质指数。肥胖可导致肠上皮组织增厚,肠功能减弱,在肠道黏膜中,绒毛高度及内部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胃肠道功能下降,减少肠道对水分和离子盐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导致胃肠功能障碍[9-10]。②腹腔积液形成后,大量液体渗入腹腔,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胃肠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慢、胃肠道缺血缺氧增加[11]。研究表明,腹腔积液造成的胃肠道充血或淤血可能减弱胃肠道蠕动能力,引发胃肠功能障碍[12]。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补液量。若胃肠道肿瘤术中出血过多,血液循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液黏稠度增加,胃肠道功能障碍。手术运行时间过长,胃肠道充血,进一步加剧胃肠功能损害。血管内凝血系统紊乱或错位,影响胃肠道血液供应;大量输液,可促进肠蠕动,导致肠腔渗透压增高,肠内营养物质及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加重胃肠功能损害[13-14]。胃肠道肿瘤患者因麻醉、术中暴露、出血、炎性反应等因素,术后胃肠道功能处于麻痹状态,肠蠕动减弱、减慢,极易引发胃肠道功能低下,造成术后胃肠功能障碍。④术后早期活动时间。原因可能是术后早期活动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肠麻痹,促进营养剂、药物吸收,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5-17]。

为了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制定如下干预措施:①控制喂养时间。禁食期间,避免因“废用”而削弱肠道功能,以24~48 h为宜,遵医嘱适当使用生理盐水、葡萄糖和氯化钠进行序贯治疗。②术中输血、输液。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少到多,温度控制在36.9~37.9℃,输注速度从每小时200 ml开始,可采用泵控制技术辅助输注,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③活动功能锻炼。术后3 d,指导患者进行腹部和肛门提升运动,即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放松腹肌,收缩耻骨尾骨肌及提肛肌,20 min/次,每天1~2次。指导患者吸气和呼气来收缩和放松腹肌,每次保持3 s,10 min/次,每天2~3次,在运动过程中,患者采取3种姿势:卧位、坐位及站位。④咀嚼口香糖。依据《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18],康复过程中,咀嚼口香糖可促进腹部胃肠功能恢复,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咀嚼口香糖,每次2片,每天8:00、11:00、17:00与21:00共4次,咀嚼10~15 min/次。干预时间为术前到术后第7天。⑤体位按摩护理。患者仰卧位,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 min,力量适中,术后6 h进行穴位按摩,包括三阴交、足三里和中脘,用拇指按压,慢慢增加力度至有酸、麻、胀和疼感,持续按压10 s,每天1~2次。

综上所述,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尤其是肥胖,腹腔积液,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多以及术后未行胃肠功能锻炼的高危人群,应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措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腹腔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2例腹腔妊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