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菌群、免疫球蛋白及呼吸功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2021-12-25 10:02葛红庭朱廷昌仇海兵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菌群肺部炎症

葛红庭,朱廷昌,仇海兵

淮安市淮阴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为短时间内患者发生胸闷发热、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喘息加重等症状[1-2]。研究显示[3],非特异性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有关,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均与慢阻肺气流受限关系密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病主要原因为细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此,本研究探讨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菌群、免疫球蛋白及呼吸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55.17±5.35)岁。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诊断标准[4]且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或扩张。免疫系统疾病。其他部位感染严重。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同期选取50例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年龄(55.28±5.31)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于入院后第1、2天取研究组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查:患者在临床医师指导下清洗口腔,用力咳嗽,去除第1口痰,将咳出的第2口痰装于无菌痰杯中,将痰标本在1 h内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1 d,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梅里埃Vitek2-compct30)对细菌进行鉴定,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2005年修订版)》标准判定[5]。

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空腹血,研究组于入院后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 c501)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G)指标。采用肺功能仪(德国JAEGER公司masterscreen)于体检时测定对照组肺功能,研究组于入院后测定,检查前吸入400μg沙丁胺醇,休息30 min后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比率(FEV1/FVC),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肺部菌群分布

60例患者痰培养显示58例细菌呈阳性,为单一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有36株(60.00%),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有22株(36.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肺部菌群分布

2.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组别对照组(n=60)研究组(n=60)tP IgA 2.61±0.38 1.42±0.33 4.521 0.006 IgM 1.83±0.41 1.24±0.48 1.684 0.027 IgG 11.32±1.51 8.75±1.32 8.516<0.001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FEV1、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60)研究组(n=60)tP FEV1(L)112.65±11.26 85.31±7.68 24.361<0.001 FEV1/FVC(%)80.13±8.04 56.74±6.52 17.284<0.001

3 讨论

慢阻肺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持续性肺部炎症,与吸烟、吸入有害气体及颗粒导致的异常炎症有关。流行病学显示,慢阻肺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其家庭与社会负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慢阻肺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方式治疗该病。随着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增加了患者死亡率,且患者肺功能在急性加重期间发生进行性下降而无法逆转[6-7]。故早期诊断治疗慢阻肺以提高患者预后为重要一步。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因素主要是细菌感染。本研究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病的主要致病菌。细菌感染使机体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加重患者气道炎症,进而降低免疫功能,病情恶化,促使慢阻肺发展[8-9]。免疫功能下降是患者反复感染发生急性加重直接原因,机体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通过T、NK细胞等发挥作用,而体液免疫为抗原抗体反应,通过B细胞介导完成[10-11]。慢阻肺因长期缺氧、炎症及CO2潴留等引发多种症状,除发生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外,还有多器官功能及免疫功能发生改变。目前认为发生机制与细胞凋亡、组织缺氧、代谢异常等原因有关,导致慢阻肺恶液质,加重病情[12]。呼吸道感染使慢阻肺急性加重且反复发作,免疫功能降低是患者受到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发生变化在慢阻肺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3-14]。本研究中研究组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慢阻肺患者气道炎症及气流受限有关,证明免疫球蛋白异常表达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研究组FEV1、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呼吸功能下降是判断慢阻肺发生的一个明显指标,尽早缓解治疗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出现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群,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呼吸功能下降,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菌群肺部炎症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