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经6MV-X线三维调强放疗+CT引导下三维插植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放疗的疗效评价

2021-12-25 10:02赵地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靶区盆腔生存率

赵地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宫颈癌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死亡率较高,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增宫颈癌患者约为53万每年,而死亡人数在女性因恶性肿瘤致死人群中占比约为7.5%,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1]。放疗为中晚期宫颈癌常用治疗手段,但常规放疗缺少靶体积概念,对直肠、膀胱和小肠等危及器官放疗剂量评估有明显缺陷与不足,故极易引发泌尿系统、消化道放射损伤,不利于预后改善。随放疗设备、定位及治疗计划系统不断更新,三维调强放疗(IGRT)+CT引导下三维插植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放疗(HDR-ISBT)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研究为进一步分析IGRT+HDR-ISBT的应用价值,选择医院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104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104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传统组(n=52)、实验组(n=52)。传统组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5.28±4.03)岁。病理类型:6例腺癌,46例鳞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10例Ⅱb期,16例Ⅲa期,21例Ⅲb期,5例Ⅳa期。肿瘤直径:41例<5 cm,11例≥5 cm。实验组年龄38~55岁,平均年龄(46.15±3.97)岁。病理类型:5例腺癌,47例鳞癌。FIGO分期:11例Ⅱb期,17例Ⅲa期,20例Ⅲb期,4例Ⅳa期。肿瘤直径:43例<5 cm,9例≥5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符合《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2]标准。首次接受放射,存在可测病灶。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骨、肾、肝转移。严重器官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病、放化疗禁忌证。

1.3 方法

1.3.1 传统组接受传统体外放疗+后装近距离放疗。体外放疗:全盆腔放疗40 Gy,之后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央挡铅(宽度4 cm),实施盆腔四野放疗10 Gy。部分宫旁残留,缩野推量至60 Gy,后装治疗于全盆腔放疗30 Gy后进行,1次/周,治疗前留置尿管于膀胱内,宫腔腔内完成置管后夹闭尿管,0.9%生理盐水150 ml经尿管注射,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后装治疗中A点剂量5~6 Gy/次,1次/周,持续治疗6~7次,A点总剂量、等效生物剂量分别为35~36 Gy、36~40 Gy。

1.3.2 实验组采用6MV-X线IGRT+HDR-ISBT治疗,制作腹盆腔体膜,固定体位,以CT实施扫描定位,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制定IGRT计划,选择7个射野、1个等中心照射,以6MV-X线进行治疗,PTV及单次处方剂量为DT45~50 Gy、1.8~2.0 Gy,若CT下可见淋巴结肿大,同步加量到DT60~66 Gy。处方剂量完成20~30 Gy后,开始HDR-ISBT治疗,明确进针深度、路径和插植针数,留置尿管至膀胱,植入腔管,插植针插入阴道病灶区、宫颈局部,固定。尿管夹闭,0.9%生理盐水150 ml经尿管注入膀胱,CT下明确针位置、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调整针位置,再次扫描,上传图像到核通三维后装近距离计划系统,勾画高危靶区,调节各点剂量,保证适宜靶区形状剂量分布形成,通过电脑执行实施放疗,1次/周,靶区剂量D907 Gy/次,持续放疗4次,等效生物剂量36~40 Gy,总剂量28 Gy。

1.3.3 同步化疗采用30 mg/m2顺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静脉滴注,1次/周,共5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CR):病灶全部消失,维持>4周,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垂直经、最大径乘积减小>50%,维持>4周。稳定(SD):病灶两径乘积减小25%~50%,未出现新病灶。进展(PD):有新病灶出现或两径乘积增加>25%。PR、CR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盆腔纤维化、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3)随访3年,记录两组生存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盆腔纤维化、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随访3年,传统组脱落3例,实验组脱落2例。实验组1年生存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例(%)

3 讨论

宫颈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高发年龄为30~55岁,可影响患者性生活,继发不孕,而晚期可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扩散,死亡率较高[3]。因此临床应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案,以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周期。

放疗为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风险,但常规放疗通常为全盆腔两野及四野照射,直肠、膀胱会吸收到与PTV相当剂量,继而会增加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发生风险,不利于生活质量改善[4]。因此如何提高放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为目前临床研究难点与重点。研究显示,实验组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发生率低于传统组,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组,可见6MV-X线IGRT+HDR-ISBT应用于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能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及直肠炎发生风险,提高远期生存率。分析原因在于相较于常规体外照射,IGRT具有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放疗靶区精确等优势,且CT模拟定位下,可反映肿瘤外侵范围、非对称生长,并能清楚显示病变区域与临近正常器官组织间关系,故能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降低膀胱、直肠、小肠等受照体积,以良好控制不良反应[5]。而HDR-ISBT是于HRCIT内进行照射,病灶区域照射剂量较高,而靶区外剂量会迅速降低,且同距离平方呈反比关系,继而可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其应用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可优化各点驻留时间,调节对点剂量,保证治疗靶区和合成剂量能高度适形,从而能实现肿瘤区精确照射,且其能准确勾画病变区、正常组织靶区,明确靶区受照剂量,并控制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故能提高放疗效果。

综上所述,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接受6MV-X线IGRT+HDR-ISB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直肠、膀胱等宫颈周围器官组织,提高远期生存率。

猜你喜欢
靶区盆腔生存率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乌拉特后旗查干陶勒盖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成矿条件分析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