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

2021-12-29 05:03李金生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职业技能测绘

李金生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五项对接的提出,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依据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标准合理优化选择课程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当前行业通用技术和标准尽量一致,避免教学内容滞后或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的定位目标是培养与时俱进、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实用性人才,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与岗位特点,并符合职业标准要求[2]。

一、工程测量职业标准概况

测绘行业标准是国家为测绘行业所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简称行业标准或规范。国家职业标准目录中将测绘职业分为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制图员、工程测量员、地籍测绘员、房产测量员等六类,其中工程测量员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3]。在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中,工程测量课程的设置应该和工程测量员职业标准相对接。工程测量员应掌握如下知识和技能:控制网的布设、选点和埋石、工程施工放样基本方法、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施工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矿山井下测量、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地铁工程施工测量、铁路(高速铁路)测量、建筑物形变测量等专项测量中的观测、记录、计算及检核,以及工程地形图的测绘、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工程测量成果报告编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单、工程定位测量报验单等。

二、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基本要求

(一)对接工程测量职业标准,制定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6-01-02-04)”为依据,参考各级工程测量员对应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操作要求。我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在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次确定“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测量准备工作、技术设计、方案制定、外业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检验与技术指导、仪器设备维护、技术总结”所占的分值和比例,合理地确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和比重系数,制定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二)对接工程测量项目实际工作环境,建设工程测量实训基地

在测绘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测量员职业标准,建设工程测量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工程测量校内综合实训中心主要完成课程的课内实训环节,包括一体化教师和校园实训场。各类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练习主要在一体化教室内完成,教师讲授的同时演示仪器操作,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练习仪器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而部分需要在室外进行的环节则在校园内完成,如经纬仪使用、全站仪使用和GNSS-RTK放样等。工程测量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一些规模较大、地形复杂、室内或校内无法完成的实训项目,如带状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图测绘、长距离线路工程放样、土方量测量与计算等项目。

(三)对接工程测量具体项目,建设工程测量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各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工程测量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制定、外业实施、内业计算、质量检查、技术总结等完整环节,在每一环节中应按照工程测量员职业标准,广泛收集“技术设计方案、施工放样操作视频录像、工程设计图纸、数据计算图表、测量软件及使用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方法、技术总结文档”等各类素材,从而构建完善的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素材和资源。

(四)对接工程测量员岗位要求,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某个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模拟情境,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4],圆满完成该项目全部工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5]。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使用项目化教学法,将各类工程测量项目按照其特征分为工程施工放样基本方法、断面测量及其土方量计算、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桥隧工程施工测量、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等项目教学单元。在每个项目单元的教学工作中,对项目教学目标及表现特征、项目实施条件、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关键环节技术要点、项目质量检查验收、项目总结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安排,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训技能操作,分项目完成教学内容,突出工作过程导向,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内容与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对接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逐步实施。职业教育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毕业生实践能力。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应逐渐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毕业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有相应的技能,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逐步完成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6]。目前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主要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应参考职业资格考试中的范围及考点,将其作为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之一。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要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考点进行部分或全部考核,根据岗位要求,考核学生技能。

(二)课程内容与各级各类工程测量职业技能竞赛的对接

测绘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学生测绘综合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国内各高职院校相继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创新精神在竞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7]。我们要将技能大赛的相关核心技能点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将技能大赛的规范和细节要求内化到教学过程中[8]。目前工程测量领域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有国家行指委测绘职业技能大赛、各行业职教协会主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各省区高校职业技能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机会。比赛项目一般包括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曲线放样、数字化测图、计算器编程等项目。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对以上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同时在评定成绩时将技能竞赛作为评定因素之一。

(三)课程内容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的对接

测绘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地理信息、数字摄影测量、高分卫星、多光谱遥感等多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实时紧跟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步伐,及时淘汰落后的技术,补充新技术,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测绘生产单位的需要。

总之,高职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及时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去[9]。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工程测量员职业标准和各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将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与测量员职业标准进行对接,确定核心知识和技能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重新构建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职业技能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