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1-12-29 05:03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刚性柔性管理工作

赵 剑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现代大学生个性较为明显,他们追求独立自主,但自身管理能力较弱,传统刚性管理模式效率很低,已经不适用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柔性管理理念正好能够满足管理理念创新的要求,将柔性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必然趋势[1]。

一、柔性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相对的。柔性管理实质就是人性化管理,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采取适当且非强制性的方式传达指示和思想,最终实现将组织的意志逐渐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具有三项特点:第一,个体重于群体。柔性管理是指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对于群体来说就是一般号召,而对于个体来说,就需要渐渐深入拓展,只有确保个体都优秀了,群体才会更加优秀。第二,情感性。柔性管理是指实施柔性管理时,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并且能够使人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第三,渐进性。柔性管理是指柔性管理不能过于直接,而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管理规范个体行为,进而促进个体的发展[2]。

(三)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刚性管理本质上就是规章制度化的一种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的软化,与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理念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施柔性管理的同时,也需要依靠制度的约束作用。刚性管理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规则制度的意识,柔性管理更多的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两种管理理念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3]。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的意义

(一)能够促使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品格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的重要体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管理理念完全相反。柔性管理更加尊重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由此可见,柔性管理远比刚性管理更加深入人心。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柔性管理理念主要是从被管理者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弥补了刚性管理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使得刚性管理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从而保障学校教育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不仅能够突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最终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柔性管理措施与刚性管理措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充分的掌握。教师想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无论是沟通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要进行有效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关怀,能够体现出柔性管理的理念。将柔性管理理念与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4]。

(四)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班级中实施柔性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出师生的平等关系,会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这样的管理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团队意识也会逐渐转化为一定的行为,从而能够实现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5]。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院校想要在新时代获得高效的发展,需要实施正确的管理模式。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取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方面早已制定并完善了管理制度,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这种刚性的管理模式已经并不适用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不能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而且管理的效果并不好,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完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学生的理念都过于陈旧,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就算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还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担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未能体现柔性管理理念

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大多是00后,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而且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如果对高职学生进行过多的管理,不但不能起到规范高职学生行为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产生抵触的情绪。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对学生的管理过于被动,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未能体现出柔性管理理念,从根本上阻碍了柔性管理理念作用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管理过于依赖刚性管理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虽然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如普通高校学生,但是几乎每名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都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同学和教师的重视和欣赏,所以平时表现会过于夸张一些,学校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过于依赖刚性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的束缚,很少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管理过于程序化,缺少情感的投入,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6]。

(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缺少灵活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成为了学校的主体,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管理模式不能太过死板,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管理学生的措施要具有灵活性,这样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习惯了使用强制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配合学校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制约了刚性管理模式向柔性管理模式的转变,这样会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

四、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措施,注重以员工为核心,并且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企业实施柔性管理主要强调四点内容,分别是改进个人在工作中犯下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将柔性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就需要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院校的管理工作中,这样也能够在实践中对柔性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完善。其次,高职院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一系列能够拉近学生距离的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的氛围中配合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7]。

(二)完善柔性管理评价体系

评价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评价能够直观反映出学生管理工作完成的效果,同时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变化情况。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而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需要相应的提升管理评价体系,使管理评价体系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现代企业实施柔性管理时,员工需要遵循“三确认”的原则,包括确认负责工作的完成质量、确认完成工作的进度以及确认自身的工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8]。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在应用柔性管理工作模式时,需要积极完善柔性管理的评价体系,要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培养,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新型管理评价体系。

(三)实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结合

高职学生都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且学习能力、生活背景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属于完全相反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相比刚性管理更加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但也并不意味着刚性管理就是一无是处。高职学生的管理,无论是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实现二者的结合才是最为恰当的方式。实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结合,不但能够维持学校的稳定,而且不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最终能够使管理工作收到应有的成效。

(四)注重合作意识的应用

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价值给予肯定,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柔性管理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态度,并且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用足够的工作热情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教师要树立合作理念,注重合作意识的应用,积极营造出和谐的管理工作氛围,这样使管理者之间能够协同配合,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9]。

(五)积极构建多元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管理效果的提升,需要依靠校园文化制度发挥保障作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都是以刚性管理制度作为核心,柔性管理理念的融入不能够全盘否定刚性管理理念,而是需要与刚性管理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性管理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环节之一,还要落实柔性管理工作,管理学生方式要由传统控制和惩罚学生的工作理念转变为关心和保护学生,这样有助于建立起浓厚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带动,实现对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从而能够使柔性管理理念的使用获得更好的文化支撑。

(六)结合柔性管理理念设置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激励机制较为单一,而且大多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很少会运用到表达较差的学生身上,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柔性管理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并非是个别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公平地为全体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励,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精神支持,从而将柔性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激励机制中,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管理工作的支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力,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10]。

(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

将柔性管理理念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生管理方式,从而转变自身传统的管理理念。例如,企业应用柔性管理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落实自身岗位职责的过程中,除了要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外,还要学会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计划,这样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除此以外,学校应该加大管理队伍的建设,组建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从而保障柔性管理方式能够顺利的推进。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众多高职院校以往所使用的刚性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柔性管理理念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柔性管理理念的融入不仅能够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还能够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管理人员要更加注重柔性管理工作的落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服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刚性柔性管理工作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刚性隔热瓦组件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柔性仓储自动化技术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车轮横向刚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柯马智能柔性激光焊接站震撼发布
一线定位 彰显监督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