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2021-12-29 15:41金伟
甘肃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逻辑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金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探照灯,也是改造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理论基础。班级文化作为一门隐性的德育课程,是落实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借鉴,也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逻辑关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3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此背景下论及中学生全面发展,就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使“立德树人”这一稍显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依托,其生成与发展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一是为德育工作提供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从精神层面着手,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其中既包括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包含了大量的负面信息,这些负面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感召力,使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逐渐增强,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班级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班级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班级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表现形式[2]。在班级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又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班级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凝聚功能。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所有成员相互交往时所创造出的群体文化,能够有效地将所有成员凝聚到一起。二是陶冶功能。在班级文化引领下,师生能够领略不同的美,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同化功能。不同學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而在班级文化的作用下,所有成员都会慢慢地形成相同的目标,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进,进而逐渐统一班级成员的思想理念。四是规范功能。班级文化就像一种看不见的“场”,能对成员进行约束与规范,使其言行举止能够符合班级发展要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的共通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共通之处,即均指向人的提升与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旨归。具体来说,一是打造健康的实践平台。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转变学生自由散漫的行为,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二是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德育活动开展中,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至关重要,在健康舆论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被“感染”,进而形成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

1.创设具有熏染性的班级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外在物化形式,基本功能即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再生产的需要。[3]不论是教室,还是走廊等班级的其他空间,所布置的各种物品都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濡化”教育功能。为此,班主任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合理布置,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同时,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关键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因而,班主任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关键词的深刻涵义并绘制成手抄报。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在查阅《礼记·乐记》《尚书·舜典》和《左传》等经典的基础上设计了“和谐”手抄报,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供师生品读。只有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蕴育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进而达到改变学生价值观的目的。

2.构建具有倡导性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用以满足班级主体需要和调整班级场域内社会关系而建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班级制度和评价体系。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与激发系统,应在关注制度规范作用的基础上,彰显制度的激励与引导功能。《中小学生守则》是班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只是在教室明显位置将其张贴甚至让学生熟记熟背,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中学生守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具有关联性,守则中要求学生遵守和践行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以《中小学生守则》第六条“诚实守信有担当”为例,我们班将其具象为四条践行标准:一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二是诚信考试不作弊;三是做到知错就改;四是保持言行一致。显然,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一词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达。

3.培育具有引领性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对班级成员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要想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就需要培育班级的共同价值观。实践中,班级精神文化可以反映在班训等文字内容上,也可体现在班徽等实物上,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凝聚班级共同价值观。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引领下,转变学生的精神世界,构建出良好的精神家园,能为营造积极进取、团结活泼的班级舆论环境筑牢思想根基。

在班级精神文化形成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取“班名”,就像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需要取名一样。班名不仅要好听,还要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內涵,从而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实践中,可以发动班级所有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民主征集、投票等方式,确定最终的“班名”。同时,确定“班名”时应遵循“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4.践行具有示范性的班级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交往行为文化和班级活动行为文化等,要从价值取向、内涵构成、实践路径等方面系统构建。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班主任若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认同,并积极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理论学识引领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人生感悟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要用自己的匠心育人的教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奋好学、乐于探究,勇于拼搏、敢于吃苦的优良品德。此外,班主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若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行一致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鼓励,巩固其道德行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积极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总之,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栽培。班主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有助于引导中学生虔诚地信奉并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荆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引领作用及实践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24):68-70.

[2]张祥兰.班级文化场域建构:价值选择与关系调适[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51-54.

[3]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德善.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场域视角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470)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